-
1 # 使用者8806411600068
-
2 # 楊七弟
清熱食物需分類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專業首席專家李佩文教授表示,酷暑里人體分解代謝加大。夏季飲食調養,一方面應注意暑溼傷脾,消化功能減弱,防止病從口入;另一方面應避免辛溫燥熱的食物,飲食應順應自然,選擇清熱類食品。李佩文表示,清熱類食物在選擇上應注意:以清淡素食為主,減少葷腥厚味。夏季人的消化吸收能力都較弱,葷腥厚味多難消化,且影響食慾。狗肉、羊肉偏溫燥,不可多食。鴨肉、兔肉、瘦豬肉等不熱不燥,可用以補充蛋白。同時,寒涼味酸食品多有清熱作用。在暑熱的盛夏,為對抗熱邪致病,寒涼酸味食品多具有清熱功能,如黃瓜、獼猴桃、枇杷、檸檬、酸梅湯等。此外,還可以關注藥食兩用的清熱食品。這類食品能藥用,也供食用,清熱作用較強。一般用量不必過大,可經常間斷應用為宜,如菊花、綠豆、蘆根、竹葉、薏苡仁、蒲公英等。辛溫燥熱的調料宜少用李佩文表示,應用清熱類食品,旨在糾正熱邪為患,辛溫燥熱的調料與這類食品功能相反,會使清熱的作用抵消。在烹飪方法上,炎夏酷暑,應少用紅燒煎炸方法處理食品,花椒、大料、辣椒、桂皮、乾薑、丁香、茴香等都是大熱調料,儘量少用。以清淡平和之物配合清熱食品最宜。煙火燻烤食品也容易使人生熱,故加工食品儘量水煮或開水焯過,涼拌清燉,少用調料,避免濃重厚味,以清淡平和氣味加工清熱食品最好。清熱未必要吃冰李佩文強調,應用清熱食品應掌握適度為宜,清熱不一定必須吃冰。夏季人體消化功能本來就處於四季的低水平,腹瀉、嘔吐容易發生。多吃寒涼食品稍有不甚容易遭致脾胃失調,甚至虛寒證的發生,特別是老人、兒童、慢性病患者,所以應用這類食品應注意程度,不是越涼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以適度為宜。例如,伏天酷熱,吃冰解渴,容易傷胃。冰箱冷藏的食物,老人及病人少用,涼白開水解渴足以。所用清熱食品最好不空腹用,飢渴燥熱之時,也不應突然大量食用寒涼之品,以少量慢用為宜。推薦閱讀:六大身體症狀代表健康出現問題
回覆列表
1、綠豆:綠豆有退燥熱,降血壓的作用,同時對疲勞、腫脹、小便不暢有很好的功效。綠豆皮可以明目,綠豆芽還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綠豆湯,不僅能增加營養,還對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腸胃炎、咽喉炎及視力減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但是,由於綠豆屬寒性,所以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低血壓者和女性生理期不吃為宜。2、薏米:薏米是藥食同源的植物,營養價值很高。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適合夏季食用。它還能使面板光滑,減少皺紋,消除色素斑點;含有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使面板角質軟化,對面部粉刺及面板粗糙有明顯的療效。另外,它還對紫外線有吸收能力,夏季食用有助於防曬和防紫外線。薏米以水煮軟做成粥食用,比較有利於腸胃的吸收。3、苦瓜:苦瓜味苦,但具有清暑解毒,清心明目的功效,極適合夏季食用。苦瓜可焯一下做成涼拌苦瓜菜,也可加粳米熬製成苦瓜粥食用。4、扁豆:扁豆有消暑滲溼、健脾、解毒的功效,嫩莢和豆均適合於夏季食用。注意,扁豆宜紅燒,一定要加熱煮透,不要做成涼拌菜,以免中毒。5、菊花:菊花具有清熱解暑、醒腦提神的功效,宜夏季食用。菊花可與粳米一起製成菊花粥食用,或泡為菊花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