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人皆知“唐宋八大家”中“三蘇”一門獨秀,而總似身為父親的蘇洵,文學成就不如長子蘇軾。《六國論》作為蘇洵知名度最高的一篇策論性散文,也自有它不可忽視的價值。
以秦的話題寫下揚名後世的史論文章的,還有賈誼的《過秦論》、杜牧的《阿房宮賦》等等很多,蘇洵在《六國論》提出的觀點是:“六國破滅,非兵刁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即蘇洵認為,六國敗於秦國,是因為他們“賂秦”。而賈誼言秦之滅時,認為秦“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即他認為秦滅的原因有二:不施仁政及攻守戰勢。
杜牧在《阿房宮賦》末提出“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即杜牧認為秦亡是因為沒有借鑑六國之亡的前史。由此可見,史論類文章,對後世的影響是否深遠,以觀點為第一要素。蘇洵這篇總被後人質疑“抄襲”“觀點狹隘”“偏頗不實際”云云,也是因為“賂秦”這一論點不夠全面和透徹。
蘇洵的《六國論》,放在當時的背景觀覽,恰好對求和心態為主的北宋朝廷具有針砭、刺激之效,遼與西夏對中原的虎視眈眈由來已久,蘇洵文人士子,應外患之憂提出這樣的觀點,有著深厚的愛國情感及進步思想。 本文特點有三:借古諷今,切中時弊;論點鮮明,嚴整縝密;語言流暢,遒勁有力。
是以通觀全文,筆力淋漓,層次清晰,無不滲透著作者數十年的赤子之心與文化修養。清代徐乾學在《古文淵鑑正集》(卷四十七)中稱讚《六國論》雲:“稱悉情勢,步步深入,歸到大意,如千鈞一髮,壁壘皆新。”因此,即便此文在浩如煙海的文學史上並不能算作一流佳篇,也絕不是意義稀微的等閒之作。
盡人皆知“唐宋八大家”中“三蘇”一門獨秀,而總似身為父親的蘇洵,文學成就不如長子蘇軾。《六國論》作為蘇洵知名度最高的一篇策論性散文,也自有它不可忽視的價值。
以秦的話題寫下揚名後世的史論文章的,還有賈誼的《過秦論》、杜牧的《阿房宮賦》等等很多,蘇洵在《六國論》提出的觀點是:“六國破滅,非兵刁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即蘇洵認為,六國敗於秦國,是因為他們“賂秦”。而賈誼言秦之滅時,認為秦“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即他認為秦滅的原因有二:不施仁政及攻守戰勢。
杜牧在《阿房宮賦》末提出“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即杜牧認為秦亡是因為沒有借鑑六國之亡的前史。由此可見,史論類文章,對後世的影響是否深遠,以觀點為第一要素。蘇洵這篇總被後人質疑“抄襲”“觀點狹隘”“偏頗不實際”云云,也是因為“賂秦”這一論點不夠全面和透徹。
蘇洵的《六國論》,放在當時的背景觀覽,恰好對求和心態為主的北宋朝廷具有針砭、刺激之效,遼與西夏對中原的虎視眈眈由來已久,蘇洵文人士子,應外患之憂提出這樣的觀點,有著深厚的愛國情感及進步思想。 本文特點有三:借古諷今,切中時弊;論點鮮明,嚴整縝密;語言流暢,遒勁有力。
是以通觀全文,筆力淋漓,層次清晰,無不滲透著作者數十年的赤子之心與文化修養。清代徐乾學在《古文淵鑑正集》(卷四十七)中稱讚《六國論》雲:“稱悉情勢,步步深入,歸到大意,如千鈞一髮,壁壘皆新。”因此,即便此文在浩如煙海的文學史上並不能算作一流佳篇,也絕不是意義稀微的等閒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