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是中國的四大中藥之一,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 270 年中國就開始使用了大黃這種藥材,公元前 144 年大黃開始運往國外,近幾百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大黃主要出口國。青海出產的大黃又是全國大黃中的優良品種,出產歷史悠久,以質量好、產量高和療效佳馳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達 50 萬公斤。歷史上西寧長期是青海全省大黃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黃又稱“西寧大黃”。大黃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參、金木、破門、綿紋。藏語叫“君木扎”。青大黃生長於海拔2000-3500 米的高寒地帶,在高山灌叢和山坡草地常見,喜涼爽潮溼氣候和疏鬆肥沃土壤。莖直立且中空,莖節膨大,平滑無毛,葉似蓖麻,每年4 月發芽,6 月抽莖,7月開花,9月結籽。青海大黃共有7種,其中最為名貴且產量特高的:一種是掌葉大黃,葉面呈手掌形狀,莖高 105-3米,夏季開綠白色小花,排列成圓錐花序;另一種是唐古特大黃,是掌葉大黃的變種,葉片深裂成雞爪狀,也叫雞爪大黃,花淡黃色。這兩種大黃在果洛、玉樹、海南、海北、
黃南五州分佈較多,五十年代最高年產量達到80萬公斤。現在果洛州人工栽培大黃面積已達4 萬畝,年產量 50萬公斤。其它地方亦栽培很多。
大黃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藥,同時也是藏醫、蒙醫常用的良藥。大黃以其根莖入藥,根莖肥大粗壯,呈蘿蔔形,表面呈棕褐色,內部為黃色,故名為“大黃”。大黃性味苦寒,藥性峻烈,素有“將軍”之稱。大黃含有兩種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甙類和鞣酸及其相關物質。前者能刺激腸蠕動而導致瀉下,後者有收斂作用而能止瀉。它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況下有瀉下效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況下,瀉下效能減弱,同時出現止瀉效能。據藥理實驗,大黃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瀉火涼血、利膽退黃、行瘀破積、降壓止血之功效。大黃還可以作染料、香料和釀酒工業的配料。人工栽培大黃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無需精細管理。林緣山腳、閒置荒地、房前屋後、田邊地角都可種植。青海地廣人稀,日照強烈,氣候特別適宜栽培大黃,潛力極大。
大黃是中國的四大中藥之一,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 270 年中國就開始使用了大黃這種藥材,公元前 144 年大黃開始運往國外,近幾百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大黃主要出口國。青海出產的大黃又是全國大黃中的優良品種,出產歷史悠久,以質量好、產量高和療效佳馳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達 50 萬公斤。歷史上西寧長期是青海全省大黃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黃又稱“西寧大黃”。大黃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參、金木、破門、綿紋。藏語叫“君木扎”。青大黃生長於海拔2000-3500 米的高寒地帶,在高山灌叢和山坡草地常見,喜涼爽潮溼氣候和疏鬆肥沃土壤。莖直立且中空,莖節膨大,平滑無毛,葉似蓖麻,每年4 月發芽,6 月抽莖,7月開花,9月結籽。青海大黃共有7種,其中最為名貴且產量特高的:一種是掌葉大黃,葉面呈手掌形狀,莖高 105-3米,夏季開綠白色小花,排列成圓錐花序;另一種是唐古特大黃,是掌葉大黃的變種,葉片深裂成雞爪狀,也叫雞爪大黃,花淡黃色。這兩種大黃在果洛、玉樹、海南、海北、
黃南五州分佈較多,五十年代最高年產量達到80萬公斤。現在果洛州人工栽培大黃面積已達4 萬畝,年產量 50萬公斤。其它地方亦栽培很多。
大黃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藥,同時也是藏醫、蒙醫常用的良藥。大黃以其根莖入藥,根莖肥大粗壯,呈蘿蔔形,表面呈棕褐色,內部為黃色,故名為“大黃”。大黃性味苦寒,藥性峻烈,素有“將軍”之稱。大黃含有兩種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甙類和鞣酸及其相關物質。前者能刺激腸蠕動而導致瀉下,後者有收斂作用而能止瀉。它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況下有瀉下效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況下,瀉下效能減弱,同時出現止瀉效能。據藥理實驗,大黃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瀉火涼血、利膽退黃、行瘀破積、降壓止血之功效。大黃還可以作染料、香料和釀酒工業的配料。人工栽培大黃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無需精細管理。林緣山腳、閒置荒地、房前屋後、田邊地角都可種植。青海地廣人稀,日照強烈,氣候特別適宜栽培大黃,潛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