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瘟病。
稻瘟病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等,其中以葉瘟發生最為普遍,頸瘟為害最重。
稻瘟病發病後變成黃褐色而枯死,不形成明顯病斑,潮溼時,可長出青灰色黴。在水稻秧苗期和分櫱期發病,可使葉片大量枯死,嚴重時全田呈火燒狀,有些稻株雖不枯死,但抽出的新葉不易伸長,植株萎縮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孕穗抽穗期發病、節瘟、穗頸瘟嚴重發生,可造成大量白穗或半白穗,損失極大
稻瘟病在整個水稻生育期都會發生,根據受害時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穀粒瘟等,其中以穗頸瘟對產量影響最大。
二、水稻白葉枯病
水稻白葉枯病為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表現症狀有葉緣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脈型、黃化型等多種型別。
1、葉緣型。葉緣型為最常見,最初在葉緣或葉尖處生暗綠色短線狀斑,以後沿葉緣兩側或中脈向上、下方延伸灰白色長條斑,邊緣有比較明顯的不規則波狀紋。
2、急性型。急性型病葉青灰或暗綠色,迅速失水,向內捲曲,呈青枯狀,一般僅限於上部葉片,不蔓延至全株。凋萎型,又稱枯心型,心葉初為失水青枯,漸變黃枯凋萎,其他葉片仍保持青綠。
3、中脈型。中脈型葉片中脈中部起初呈現淡黃色條狀斑,後擴充套件成上至葉尖下至葉鞘的枯黃色長條斑。
4、黃化型。發病初期心葉並不枯死,僅可見不規則褪綠斑,後擴大為大塊枯黃的病斑,病葉基部有時出現暗綠色小條斑。
三、水稻紋枯病。
紋枯病又稱雲紋病,苗期至穗期都可發病。
1、葉鞘染病。在近水面處產生暗綠色水浸狀邊緣模糊小斑,後漸擴大呈橢圓形或雲紋形,中部呈灰綠色或灰褐色,溼度低時中部呈淡黃色或灰白色,中部組織破壞呈半透明狀,邊緣暗褐,發病嚴重時,數個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規則狀雲紋斑,常致葉片發黃枯死。
2、葉片染病,病斑也呈雲紋狀,邊緣褪黃,發病快時病斑呈汙綠色,葉片很快腐爛。
3、莖稈染病,症狀似葉片,後期呈黃褐色,易折斷。
4、穗頸部染病。初為汙綠色,後變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穀較多,千粒重下降。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網狀菌絲, 後匯聚成白色菌絲團,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脫落。高溫條件下病斑上產生一層白色粉黴層即病菌的擔子和擔孢子。
四、防治技術措施。
1、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氮肥使用量過大往往造成水稻植株莖葉徒長,田間鬱閉嚴重,極易誘發水稻三大病害。因此,要根據水稻秧苗的生長情況,控制氮肥的用量,防止氮肥施用過量或過遲。增施矽肥、磷肥和鉀肥,以促進水稻秧苗穩健生長,提高秧苗的抗病能力。
2、適時用藥防治病害。在抓好水肥管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田間檢查,及時掌握水稻病害的發生情況,做到適時用藥防治,抑制病害的發生發展和擴散蔓延。可以選擇三環唑加井崗嘧苷素加吡唑代森聯加復硝酚鈉噴霧防治,從苗期開始7-10天一次,連噴3-4次。
農村集鎮有很多農資農藥店,有的店面會及時張貼用藥通告,什麼時節可能會患什麼病,要怎樣預防、怎樣用藥等都會及時告之。也可直接問專業技術人員。
一、稻瘟病。
稻瘟病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穀粒瘟等,其中以葉瘟發生最為普遍,頸瘟為害最重。
稻瘟病發病後變成黃褐色而枯死,不形成明顯病斑,潮溼時,可長出青灰色黴。在水稻秧苗期和分櫱期發病,可使葉片大量枯死,嚴重時全田呈火燒狀,有些稻株雖不枯死,但抽出的新葉不易伸長,植株萎縮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孕穗抽穗期發病、節瘟、穗頸瘟嚴重發生,可造成大量白穗或半白穗,損失極大
稻瘟病在整個水稻生育期都會發生,根據受害時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和穀粒瘟等,其中以穗頸瘟對產量影響最大。
二、水稻白葉枯病
水稻白葉枯病為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表現症狀有葉緣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脈型、黃化型等多種型別。
1、葉緣型。葉緣型為最常見,最初在葉緣或葉尖處生暗綠色短線狀斑,以後沿葉緣兩側或中脈向上、下方延伸灰白色長條斑,邊緣有比較明顯的不規則波狀紋。
2、急性型。急性型病葉青灰或暗綠色,迅速失水,向內捲曲,呈青枯狀,一般僅限於上部葉片,不蔓延至全株。凋萎型,又稱枯心型,心葉初為失水青枯,漸變黃枯凋萎,其他葉片仍保持青綠。
3、中脈型。中脈型葉片中脈中部起初呈現淡黃色條狀斑,後擴充套件成上至葉尖下至葉鞘的枯黃色長條斑。
4、黃化型。發病初期心葉並不枯死,僅可見不規則褪綠斑,後擴大為大塊枯黃的病斑,病葉基部有時出現暗綠色小條斑。
三、水稻紋枯病。
紋枯病又稱雲紋病,苗期至穗期都可發病。
1、葉鞘染病。在近水面處產生暗綠色水浸狀邊緣模糊小斑,後漸擴大呈橢圓形或雲紋形,中部呈灰綠色或灰褐色,溼度低時中部呈淡黃色或灰白色,中部組織破壞呈半透明狀,邊緣暗褐,發病嚴重時,數個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規則狀雲紋斑,常致葉片發黃枯死。
2、葉片染病,病斑也呈雲紋狀,邊緣褪黃,發病快時病斑呈汙綠色,葉片很快腐爛。
3、莖稈染病,症狀似葉片,後期呈黃褐色,易折斷。
4、穗頸部染病。初為汙綠色,後變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穀較多,千粒重下降。溼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網狀菌絲, 後匯聚成白色菌絲團,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脫落。高溫條件下病斑上產生一層白色粉黴層即病菌的擔子和擔孢子。
四、防治技術措施。
1、控制氮肥增施磷鉀肥。氮肥使用量過大往往造成水稻植株莖葉徒長,田間鬱閉嚴重,極易誘發水稻三大病害。因此,要根據水稻秧苗的生長情況,控制氮肥的用量,防止氮肥施用過量或過遲。增施矽肥、磷肥和鉀肥,以促進水稻秧苗穩健生長,提高秧苗的抗病能力。
2、適時用藥防治病害。在抓好水肥管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田間檢查,及時掌握水稻病害的發生情況,做到適時用藥防治,抑制病害的發生發展和擴散蔓延。可以選擇三環唑加井崗嘧苷素加吡唑代森聯加復硝酚鈉噴霧防治,從苗期開始7-10天一次,連噴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