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心相依笑對人生
-
2 # 小幽
道德一詞是被濫用且被黑的最慘的一個詞。
首先看看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科爾伯格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階段理論
按照個體道德判斷結果的性質,將個體道德發展劃分為三種水平六個階段。
①前習俗水平
出現在幼兒園至小學低年級,該時期的特徵是,兒童們遵守規範,但尚未形成自己主見,著眼於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與自身的利害關係。這時期又分為兩個階段。
懲罰或服從階段:缺乏是非善惡判斷,只是因為恐懼懲罰而要避免它,因而服從規範。認為免受懲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事情都是壞的。
工具性的相對主義定向階段:行為的好壞按照行為的後果帶來的賞罰來定,得賞者為是,受罰者為非,沒有主觀的是非標準,或是對自己有利就好,對自己不利就不好
習俗的水平
小學中年級以上出現的,一直到青年,成年,這時期的特徵是個人逐步認識到團體的行為規範,進而接受並付諸實踐,這時期分為兩個階段。
人際協調的定向階段:個體按照人們所稱“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別人的讚許。
維護權威或秩序的定向階段:服從團體規範,尊重法律權威,這時判斷有了法制觀念。一個維護權威或秩序的個體會從法制出發。
後習俗水平
完全自律的境界。年齡至少是青少年以後,成人只有少數人能達到。
社會契約定向階段:有強烈的責任感與義務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訂的,不適於社會時應當修正
普遍道德原則的定向階段:有個人的人生哲學,對是非善惡有其獨立的價值標準,對事情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受現實規範的限制。當個體達到這個階段,能超越某些規章制度,更多考慮道德本質,而非具體原則
道德的最高點其實大人都幾乎沒有達到,從何談道德的制高點評價他人?另外,到達道德最高層次的人也是不會隨意評價別人的。
那些所謂的道德制高點其實只是在用他自己的三觀,可能還只是價值觀甚至他自己的喜好進行評價。他的道德所在的層次其實都並沒有達到最高點。
任何與社會接觸的人都有道德,都會有道德認知,而道德認知與人的個人傾向緊密相連,,這也就意味著,一個人的道德認知可能更多反應的是他自己的需求
回覆列表
世無完人,人一生都會犯錯誤,有大錯,有小錯,有有意識犯錯,有無意識而錯。因此對犯錯者知錯能改,有嚴重犯錯者,改造教育後能誠心痛改前非,浪子回頭金不換,我們要包容。 當前站在道德高點評論者,都是擁護正義,反對邪惡,反對違法亂紀者,讓社會更加美好。特別對名人,名星,公眾人物,對社會形象影響特別大,他們是人民服務員,人民大眾的崇拜者,追求者,國家發展中的形象重級人物,所以對原則性犯錯,形象型的犯錯,會更加嚴格道德標準去要求,評論比一般人嚴厲,也屬正常。但是評論不能無休止,抓住不放,反覆挖根刨底。例如范冰冰漏稅問題,數目大,影響大,能自動補繳稅務,而且不在影視界復出,讓她在其它行業安心平靜發展,就算完了。極個別人總是天天炒作,使眾人厭煩。正確對待每一個犯錯者,法律法規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