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是:《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 對吧??
李商隱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首詩用一條長題說明作詩的緣由。冬郎,是晚唐詩人韓偓的小名。他的父親韓瞻,字畏之,李商隱的故交和連襟。大中五年(851)秋末,李商隱離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入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府,韓偓才十歲,就能夠在別宴上即席賦詩,才華驚動一座。大中十年,李商隱返回長安,重吟韓偓題贈的詩句,追憶往事,寫了兩首七絕酬答。這是其中的第一篇。
首句回憶十歲的韓冬郎在宴會上即席賦詩,才思敏捷、滿座皆驚的往事。"冷灰殘燭動離情"離別席上,芯灰淒冷,燭淚半殘,離人黯然銷魂.....
三四句, 詩人採用了比喻的手法,將冬郎父子比作鳳凰,以“雛鳳清於老鳳聲”表明青出於藍,抽象的道理從而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光這樣還不夠生動,詩人又聯想到,傳說中鳳凰產在丹山,它愛棲息的是梧桐樹。經過想象的馳騁,便構成這樣一幅令人神往的圖景:遙遠的丹山道上,美麗的桐花覆蓋遍野,花叢中不時傳來雛鳳清脆圓潤的鳴聲,應和著老鳳蒼亮的呼叫,顯得更為悅耳動聽。多麼富於詩情畫意的寫照!
此詩誇獎晚輩,桐花二句設想新奇,筆意超妙。既見義山詩之華美婉麗,又具杜詩之沉鬱。驅遣活生生的聯想和想象,將實事實情轉化為虛擬的情境、畫面,這可以說是李商隱詩歌婉曲達意的又一種表現形式。一首本來容易寫得平凡的寄酬詩,以“雛鳳聲清”的名句歷來傳誦不衰,除了詩人對後輩的真切情意外,跟這樣的表現形式是分不開的。
原詩是:《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 對吧??
李商隱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首詩用一條長題說明作詩的緣由。冬郎,是晚唐詩人韓偓的小名。他的父親韓瞻,字畏之,李商隱的故交和連襟。大中五年(851)秋末,李商隱離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入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府,韓偓才十歲,就能夠在別宴上即席賦詩,才華驚動一座。大中十年,李商隱返回長安,重吟韓偓題贈的詩句,追憶往事,寫了兩首七絕酬答。這是其中的第一篇。
首句回憶十歲的韓冬郎在宴會上即席賦詩,才思敏捷、滿座皆驚的往事。"冷灰殘燭動離情"離別席上,芯灰淒冷,燭淚半殘,離人黯然銷魂.....
三四句, 詩人採用了比喻的手法,將冬郎父子比作鳳凰,以“雛鳳清於老鳳聲”表明青出於藍,抽象的道理從而轉化為具體的形象。光這樣還不夠生動,詩人又聯想到,傳說中鳳凰產在丹山,它愛棲息的是梧桐樹。經過想象的馳騁,便構成這樣一幅令人神往的圖景:遙遠的丹山道上,美麗的桐花覆蓋遍野,花叢中不時傳來雛鳳清脆圓潤的鳴聲,應和著老鳳蒼亮的呼叫,顯得更為悅耳動聽。多麼富於詩情畫意的寫照!
此詩誇獎晚輩,桐花二句設想新奇,筆意超妙。既見義山詩之華美婉麗,又具杜詩之沉鬱。驅遣活生生的聯想和想象,將實事實情轉化為虛擬的情境、畫面,這可以說是李商隱詩歌婉曲達意的又一種表現形式。一首本來容易寫得平凡的寄酬詩,以“雛鳳聲清”的名句歷來傳誦不衰,除了詩人對後輩的真切情意外,跟這樣的表現形式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