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54426002080

    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下怎麼吃飯,有兩種吃飯方法:一種是類似在地面上就餐,自己把食物送到嘴裡;另一種是讓食物飄在空中,人過去用嘴咬住它,就像小鳥叼飛蟲一樣。有時航天員之間甚至會玩“搶食物”的遊戲,把別人放在半空中的小塊食物搶先叼走。不過玩鬧歸玩鬧,太空中咀嚼食物的時候都要閉緊雙唇,千萬不能讓食物殘渣漏到嘴外去。

    方法/步驟

    失重環境下的特殊技巧

    各種食物、零件、用具等要在就餐前固定好,航天員要把裝食品的複合塑膠膜袋剪開一個小口,把勺子、刀叉伸進口袋裡叉著送到口中。菜餚除了“一口吞”,還通常用滷汁、醬汁等增加粘稠度,使剩餘的食物容易粘留在容器內部,不易飄出。至於飲料、湯汁和果凍等,還是和早期一樣透過容器和軟管往嘴裡擠。

    失重條件下吃飯喝水要求做到“文質彬彬”,“飯要一口一口吃”,動作稍大就可能弄得殘渣、水滴和餐具到處亂飄。不僅汙染環境,甚至可能影響呼吸,或者造成裝置故障。

    首個太空餐廳

    美國1973—1974年的空間站“太空實驗室”由於內部空間較大,配備了首個“太空餐廳”。其中食品冷凍箱、冷藏箱和加熱器一應俱全,3名航天員可以圍“坐”在餐桌旁,用刀叉和小勺進餐(美中不足的是,所有食品都是隨“太空實驗室”一開始就發射上去的,最後一批入駐的航天員只能吃兩年以前的食物)。

    開放式就餐

    後來的太空梭則首次引入開放式就餐概念,航天員將多個食品袋、食品盒用尼龍搭扣固定在一個餐盤上,再將餐盤固定在艙壁或自己身上,這樣比較接近地面就餐的感覺。現在國際空間站和中國“天宮”的航天員也採用這種就餐方式。

    神九的食品加熱器

    上次與“天宮”對接的“神九”,首次在軌道艙裡配備了專用的食品加熱器。航天員利用事先配備好的食品材料,幾分鐘內就可以快速吃上熱騰騰的飯菜。而2008年“神七”任務時,航天員要想吃熱飯菜只能求助應急電池,熱一份需要1小時。當時航天員常捨不得用,常常是熱一份飯菜3個人一起吃,或者乾脆吃涼的。

    餐後垃圾

    航天員用餐後的殘羹剩飯、廢棄包裝袋等,則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放到罐子裡,等貨運飛船一起帶走。貨運飛船返回大氣層時會把罐子丟擲,讓其自動燃燒掉。

    對“純天然”的期待

    在現代都市人嚮往“純天然”飲食的同時,航天食品的進步卻彰顯著科技如何克服太空中的特殊挑戰,讓航天員吃上更加健康、美味的食物。不過,國外空間站開展的植物栽培試驗,還預示著航天食品的遠期未來——飛向火星、小行星甚至更遙遠的目標,可不能指望全靠地面上帶去的食品,還要靠航天員變身農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或許,未來的航天食品將由此實現另一種意義上的“純天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日本不正視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