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傑123332444
-
2 # 停哪裡ns
當然是QWERTY全鍵盤更好一點,對於輸入來更方便,虛擬鍵盤更容易誤碰,與QWERTY全鍵盤同一級別的虛擬鍵盤不是手機,而是8寸以上的平板,那樣操作才方便,但是全鍵盤手機的螢幕太小,不符合智慧手機大螢幕好視覺的發展趨勢,小螢幕不適合玩任何東西,所以雖然全鍵盤優勢明顯,手機卻不是主流了,而且使用全鍵盤手機,普通人不行,必須受過一定打字訓練,無法切換大鍵盤,緊急時會誤按。
QWERTY”是主鍵盤字母區左上角6個字母的連寫 我們現在使用的鍵盤都稱為QWERTY柯蒂鍵盤。 最初,打字機的鍵盤是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但如果打字速度過快,某些鍵的組合很容易出現卡鍵問題,於是克里斯托夫.拉森.授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發明了QWERTY鍵盤佈局,他將最常用的幾個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鍵速度以避免卡鍵。授斯在1868年申請專利,1873年使用此佈局的第一臺商用打字機成功投放市場。這就是為什麼有今天鍵盤的排列方式。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129年前形成的、以放慢敲鍵速度為目的的鍵盤排列方式卻延續至今。1986年布魯斯.伯裡文爵士曾在《奇妙的書寫機器》一文中表示:“QWERTY的安排方式非常沒效率。”,比如:大多數打字員慣用右手,但使用QWERTY,左手卻負擔了57%的工作。兩小指及左無名指是最沒力氣的指頭,卻頻頻要使用它們。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僅佔整個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為了打一個字,時常要上上下下移動指頭。 鍵盤的鍵位設計 一款鍵盤的鍵位設計包含了兩個概念,一是主體的英文和數字鍵位設計,二是各種附屬鍵位設計。 最通常的英文與數字鍵位設計方案就是俗稱的“QWERTY”柯蒂鍵盤。這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於1868年發明的鍵位方案。 總所周知,柯蒂鍵盤主要的設計目的就是使擊鍵的速度不至太快。不過在很多文章中的說法有一個小小的錯誤,這就是——柯蒂鍵盤的鍵位設計並不是要“使擊鍵的速度不至太快導致卡住”,而是“在不至卡住的前提下儘量提高打字速度”。 這兩種說法中有一個微妙的差異,這就是說,減慢打字速度不是最終目的,QWERTY鍵盤並不是在一味的減低速度,它固然有把ED這樣的常見組合放在一個手指上的減低速度設計,但也有很多諸如ER這樣的加速組合鍵位。 實際上這樣設計的根本原因在於機械式打字機的結構,其鉛字槓桿的結構決定了當兩個位置接近的鉛字同時按下的時候就會卡死,但相對的兩個相距較遠的鉛字就不會發生同樣的問題,相信有過英文打字機使用經驗的人應該都會有所體會。 在柯蒂鍵盤上,一些常用的字母被放在無名指、小拇指等位置上,這一向被認為是用小拇指等的不靈活性來減低速度,但這種說法沒有考慮到機械式打字機的實際情況,食指固然是最靈活的,但食指鍵位上的按鍵也是最容易卡死的,所以將常用字母放在邊緣以保證在高速打字時不會卡死也就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說,設計柯蒂鍵盤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減低打字速度,事實上,柯蒂鍵盤的設計方案恰恰是為了提高打字速度,只不過是“在不會卡死的情況下盡力提高打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