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心得雜談

    胃腸溼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容易腹脹腹痛、大便粘滯不暢、大便黃稠、肛門灼熱、口乾口苦、神煩氣躁,舌紅苔黃膩。

    多數出現胃腸溼熱跟飲食關係密切,與長期辛辣肥膩油腥使用過多有關,飲食厚味超過胃腸的消化能力,便會在胃腸裡面化成溼熱,導致上述所出現的各種症狀。

    因為溼熱鬱邪,容易阻礙氣機,影響脾胃的運化,所以容易出現腹脹腹痛等胃腸的症狀;胃腸溼熱的特點是大便粘滯不爽,肛門灼熱。因為體內溼熱影響津液的輸布,所以也容易出現口乾口苦,體內有熱,也會有心煩氣躁等問題。

    中醫調養胃腸溼熱,調整好自己的飲食習慣是放在第一位,飲食儘量的容易消化清淡,避免油腥海鮮類食品損害脾胃,在胃腸溼熱急性發作的時候,以清利溼熱為主,可以使用香連丸;病情緩解好轉之後,以調理脾胃為主,加強脾胃的運化,增強脾胃功能,以防止胃腸溼熱死灰復燃,緩解期可以使用健脾胃的藥物,比如香砂六金丸、健脾丸等。

    如果症狀比較複雜,要找中醫調理,具體辨證治療。

  • 2 # 奇妙的本草

    胃腸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分解消化食物的器官,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或者溼熱氣候都會使邪氣入侵胃腸並使胃腸虧虛,由於胃腸運化能力不足而引發氣滯積食的問題,西醫認為這是胃腸功能紊亂症狀,而中醫則診斷為胃腸溼熱。那麼胃腸溼熱會有什麼症狀表現?我們又該如何應對胃腸溼熱的問題呢?

    中醫認為溼邪之氣最容易傷害脾胃並引發溼阻的問題,而且只要觀看患者舌象以及把脈就可以確診否有胃腸溼熱之象。那麼這個胃腸溼熱的病症究竟如何產生的?

    一、外邪入侵:

    體內正氣不足就會給邪氣的入侵提供機會,溼邪入侵體內侵犯脾臟,而燥邪入侵體內侵犯腸胃,脾胃的運化受阻後會使溼氣積蓄在體內併產生胃腸溼熱症狀。

    二、飲食不當:

    傳統中醫認為飲食不當會傷害胃腸器官,而現代西醫也認為飲食無節制是引發慢性胃病的常見原因。飲食不節制或無規律、進食肥膩辛辣食物都會刺激胃腸並有氣滯脹滿等不適,還會導致食慾減退、噁心或大便異常等問題。特別是經常飲酒會使體內水溼之氣過重,很容易加劇胃腸溼熱的問題。

    三、情緒不穩:

    鬱郁不得志會導致憂思邪氣入侵肝臟並干擾肝臟的疏洩排毒功能,因為脾氣運化受阻導致胃腸失去了調節能力,氣體流通不暢便會引發胃腸溼熱問題。

    胃腸溼熱可以細分為胃溼熱以及腸溼熱,一般胃部溼熱會引發胃部灼熱、反酸等胃痛症狀,也會出現口乾口苦或者噯氣反胃等不適,而腸道溼熱則會使患者有腹脹腹痛的不適,排便行為受到影響並有肛門灼熱、大便粘滯或者排便不爽等表現。而當溼熱氣體同時阻塞胃腸則會因氣滯不通而痛,食慾不佳或者腹瀉便秘交替,不及時調理則會使溼熱上行並有頭暈目眩、面紅目赤、長痘痘等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雙休日以及假期期間組織學生校內上課並收延時服務費合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