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29340725854
-
2 # 湯圓電影Vlog
ARM處理器特點:
1、體積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效能;
2、支援Thumb(16位)/ARM(32位)雙指令集,能很好的相容8位/16位器件;
3、大量使用暫存器,指令執行速度更快;
4、大多數資料操作都在暫存器中完成;
5、定址方式靈活簡單,執行效率高;
6、指令長度固定。
ARM處理器特點:
1、體積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效能;
2、支援Thumb(16位)/ARM(32位)雙指令集,能很好的相容8位/16位器件;
3、大量使用暫存器,指令執行速度更快;
4、大多數資料操作都在暫存器中完成;
5、定址方式靈活簡單,執行效率高;
6、指令長度固定。
嚴格來說,基於ARM不都是基於ARM的架構,是基於ARM的指令集。比如Cortex-A9是ARMv7指令集,A53、A57這樣的64位是ARMv8。部分廠商就是買指令集授權去自己設計處理器架構,比如Apple A9處理器,買了ARMv8指令集授權而自己研發CPU核心;同樣的例子還有驍龍800(Krait 400)、820(Kyro)系列,都是購買了指令集自己設計架構的。複雜的東西不清楚,所以簡單說來,這樣買指令集自己設計架構的做法就是你花錢去上學,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能舉一反三。廠商透過這種方法就能夠自己設計處理器內部結構,自己定製主頻等等……所以蘋果的CPU為什麼只說蘋果A7、A8、A9、A9X,而不說Cortex-A9、Cortex-A53、Cortex-A72。上面說到了Cortex系列,所以就順理成章地提到買架構的事情了。比如高通的808、810、615等等處理器,就是直接買了Cortex(及其相關)架構的授權,拿著ARM已經設計好的架構放到自己的處理器裡,這樣的做法比起自己設計架構要簡單,但是你也應該看到808那種尷尬的表現——大核太熱太耗電,小核太弱雞,小核體驗甚至還不如801來得強勢。因為廠商直接購買了別人的架構,沒法自己做很多最佳化和定製,也就導致別人有什麼缺點自己也照搬過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高通要在820上重新迴歸自主架構的原因,如果big.LITTLE真的有傳說中的那麼好,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尷尬了。另外,還有很重要的軟體最佳化,無論是蘋果自己,還是高通、華為,都要給自己的處理器設計一套軟體,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手機裡常常提到的核心,透過刷不同的核心,我們可以獲得不同的功能——比如更多的CPU調節器、更多的熱插拔方案……當然這個軟體方案遠遠不止boot.img這麼簡單,就好像電腦的BIOS有時候都會影響CPU效能,手機SoC的底層軟體方案也起著類似或相同的作用。同樣的方案提供給不同的OEM廠商(手機生產商),他們也許還會做出不同的修改來給自己打造一些不同的品牌形象,這也會在某些時候導致明明是同一家CPU方案,卻有不同效能表現。基於上一段的最後一句,最後一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基於同樣指令集、同樣架構、同樣核心數和同樣主頻的SoC在理論效能上差距不會很大,或者說幾乎沒有差距,但是你也知道,受到不同硬體廠商的風格、軟體方案以及手機廠商系統最佳化的影響,在實際使用中都會有不盡相同的表現。這也就是為什麼Nexus系列手機用了多年依舊流暢,而一些同方案的手機早就已經卡得不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