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73245948351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首聯從細處著筆,寫具體景物。詩人登上高臺,就眼前之景,心中所感,寫出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一騰播眾口的名句。時值深秋重陽,天高氣朗,山風獵獵,猿啼聲哀。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選擇了有代表性的景物。“風急”,高處“風急”,所謂“高臺多悲風”,這是登高之感。“猿嘯”,《水經注》:“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嘯哀”正是描繪了這種情景。這是登高所聞。秋江上景物蕭疏,洲渚悽清,沙灘白淨,水鳥翻飛,這是登高所見。這一聯詩人用工筆描摹了“風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嘯哀”、“鳥飛回”這六種景物,既展示了節序的蒼茫、悽清、肅殺的氣氛,又烘托了詩人悲愴、愁苦的情懷。一俯一仰,一山一水,有聞有見有感,有動有靜有色,十四字“字字皆奇”,無一虛設,表現了詩人用詞造句寫景抒情的精湛功力。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頷聯從大處落墨,寫整體景物。第三句承首句,寫山,因風急,故落葉紛紛,蕭蕭而下;第四句承次句,寫水,因風急,長江波濤洶湧,滾滾而來。“無邊”狀秋意之深,景界之闊,蘊含著詩人沉鬱、悲涼之感;“不盡”寫長江奔騰不息,也顯示了詩人登高望遠,視野開闊。“蕭蕭”形容落木,“滾滾”描繪長江,專以虛字傳神,顯示出出神入化之筆力。“無邊”句融《楚辭》“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風颯颯兮木蕭蕭”的語意,創造出這一氣勢磅礴,格調雄渾,內涵深厚,音韻鏗鏘的千古傳誦的名句。

    拓展資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帶吃多了會不會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