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看秋風999
-
2 # 王道正道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
德:道之用也,二者一也。人合於道者則德,物合於道者則序,反之則為悖為逆,人德物序則天下正。人悖物逆則天下亂! 人生於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
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生死是大道、乃是天地迴圈之大道! 衣食起居、人之性也,然過之則為欲也。天下之禍、莫基於私慾。天下之患、莫大於相爭。庶民爭利、大夫爭權,諸侯爭地,皆私慾所致。天下焉能不亂?
-
3 # 劉俊
正直、剛克、柔克這三德並不能說明老子關於德的真義。老子也有三德,分別是玄德,即德容,德善和德信。關於德容,大家已經很熟悉,就是惟道是從,也就是尊重生命,老子把尊生之德也叫玄德。另兩德是關於如何踐行德的問題,並沒有受到大家的關注。而且,對這兩德的有關注解都離題千里。就拿德信來說,德信的本意是德的展開,即德的踐行,並不能把"信"字解釋為常說的信否的信。德善的含義關於知止不殆的社會制度的性質是否善的問題,也不能只從人是否善的角度上看。好,點到為止,不細說了。
-
4 # 楊俊德3
簡單額要,就是文德武德心德,也就是人品德行和自身修養貫穿於一身,形成的作事原則,德佩天地就是一個簡單道理,當德佩萬事之中,其結果就是體現在"興"上,有違之德者則體現在一個"衰"字上,古人雖有迷信色彩,但講的人算不如天算則是有道理的,人有違德之時,天理難容也就是這個道理,提倡的就是以德為先,古往今來執此一理。
三德,三種品德。其實三就是一個概念而已。而且還是一個模糊概念,如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三。
三德,根據不同的上下文,所指也不同。
如在《書·洪範》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而孔子的孫子孔穎達 認為:“此三德者,人君之德,張弛有三也。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二曰剛克,言剛強而能立事;三曰柔克,言和柔而能治。”
到了《周禮·地官·師氏》又變成了:“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
《國語·晉語四》:“ 晉 公子善人也,而 衛 親也,君不禮焉,棄三德矣。” 韋昭 注:“三德,謂禮賓、親親、善善也。”
宋 秦觀 《辯士》:“所謂辯士者,必以其具三德,明五機而利口者不與焉。蓋上知道德性命之原,下達禮義形器之變,旁通幽明時物之所宜者,識也。窘之而益出,費之而益新,掩之以卒而不亂,壓之以重而不懾者,才也。經、傳、子、史、天星、地誌、醫方、卜筮、百家之書,無所不涉而能謹守其宗者,學也。夫是之謂三德。”
這裡的“三德”又變成了識,才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