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外加劑出身,對於混凝土配合比的理解也偏向於外加劑方面。我個人理解,混凝土配合比是一個以經驗為起點逐步確立出理論的一種學科。混凝土中的各種材料粒徑不同。水分子粒徑最小,然後是三大膠材:水泥、礦粉、粉煤灰。這三種膠材的顆粒大小並不完全相同,同時也跟廠家工藝不同有所變化。這三者和水結合形成膠材淨漿(借用下水泥淨漿的概念)包裹在砂子表面後又形成砂漿,砂漿再包裹在混凝土表面最終形成一坨混凝土。
不過不考慮流動性(工作效能),最好的混凝土配合比大石頭的縫隙裡填充著小石頭,小石頭的縫隙裡填充砂子,砂子的縫隙裡填充泥漿。各種顆粒完美地充滿整個空間。
如果考慮到混凝土流動性,那上面所說的配合比就不行了。砂漿、泥漿用量太少不足以帶動石子流動起來。所以要增加砂子和膠材用量。
總而言之,從經驗角度上講最科學的混凝土配合比就是用最少的水帶動最少的膠材流動,最少的膠材又帶動最少的砂子流動,最少的砂子又帶動最多的石頭流動。同時還要保證各種材料縫隙間完全被填充滿。
C30標號混凝土市場上主要膠材用量在340-380kg/方,如果粉煤灰摻30%即102-114kg/方。這個用量確實有點多。但是如果是單摻,即只有水泥和粉煤灰兩種膠材的話,應該也不算多。摻多少粉煤灰或者礦粉的最終目的是保證混凝土後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基本上只要能滿足設計要求,這個用量好像也是可以接受。
我做外加劑相關試驗時,經常圖省事用的一個C30配合比是: 水泥220礦粉70粉煤灰70砂子800石子1040
我是做外加劑出身,對於混凝土配合比的理解也偏向於外加劑方面。我個人理解,混凝土配合比是一個以經驗為起點逐步確立出理論的一種學科。混凝土中的各種材料粒徑不同。水分子粒徑最小,然後是三大膠材:水泥、礦粉、粉煤灰。這三種膠材的顆粒大小並不完全相同,同時也跟廠家工藝不同有所變化。這三者和水結合形成膠材淨漿(借用下水泥淨漿的概念)包裹在砂子表面後又形成砂漿,砂漿再包裹在混凝土表面最終形成一坨混凝土。
不過不考慮流動性(工作效能),最好的混凝土配合比大石頭的縫隙裡填充著小石頭,小石頭的縫隙裡填充砂子,砂子的縫隙裡填充泥漿。各種顆粒完美地充滿整個空間。
如果考慮到混凝土流動性,那上面所說的配合比就不行了。砂漿、泥漿用量太少不足以帶動石子流動起來。所以要增加砂子和膠材用量。
總而言之,從經驗角度上講最科學的混凝土配合比就是用最少的水帶動最少的膠材流動,最少的膠材又帶動最少的砂子流動,最少的砂子又帶動最多的石頭流動。同時還要保證各種材料縫隙間完全被填充滿。
C30標號混凝土市場上主要膠材用量在340-380kg/方,如果粉煤灰摻30%即102-114kg/方。這個用量確實有點多。但是如果是單摻,即只有水泥和粉煤灰兩種膠材的話,應該也不算多。摻多少粉煤灰或者礦粉的最終目的是保證混凝土後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基本上只要能滿足設計要求,這個用量好像也是可以接受。
我做外加劑相關試驗時,經常圖省事用的一個C30配合比是: 水泥220礦粉70粉煤灰70砂子800石子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