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人物之十三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到永遠

      有一些人 有一些事

      有一些經歷 有一些情境

      只是無法再覓的絕版······”

      在寧散的柔光中,我讀完了這本薄薄的詩集,正如痴如醉,外加一味夢幻般奇特的不真實,好比一個捧著熱奶茶的自由魂,孤獨徘徊中總忍不住帶點猜疑。

      難道詩中飄著的夢幻是以供人寄情的嗎?

      其實不然,其中本無什麼Phantom的性格。然剛早已成為記憶的席慕容的詩,何嘗不是多愁歲月的安慰或者重尋舊夢的觸媒。

      本來文藝,原不是事實的敘述而是意境的營造。無論是真是善是美,是婉約是雄偉是恬悅,總歸是一個無限。但無限的意境怎可言傳,詩人眼前有限的事相,就予以暗示烘托詩人心中那永恆的意境。所以詩人筆下的只是一個形象,一種象徵,執著地看死了也無異於褻瀆。

      於是席慕容詩中所謂青春所謂愛,是不可以真當作青春與愛來解釋的,她所說的十六歲並不是現實的十六歲,所說的別離並不是別離,錯過的並不是錯過,太遲並不是太遲,則當然哀傷也並不是真的哀傷。有誰讀她的詩,若以為是在追淚,卻沒有悲傷;雖說悲傷,實無痛楚。她不是在追懷十六歲已逝的青春,在嗟嘆那已錯過的愛,或者顛倒謎亂心目中可望不可及的舊夢,而是籍形象上的一點茫然,幻化成境界上的千年好夢。而對此一點永恆,亦實只是每一刻對人生的幾點省思罷了!重逢便真實出現在對過去朦朧經驗的省思中,然則重逢的驚喜,完全握於自己的掌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也許不堪以自己為外道人,這便是初初在席慕容詩中所讀到的真實而純美的意境,又哪裡有夢幻之情可言?

      詩集很特別,分了九篇,每篇都有一節類似散文詩的引首,常常略微可窺見全篇的主題,尤其第一篇的引首,“無怨的青春”就點初此書的主題之意。

      是的,作者所欲傳達的資訊,無非是無怨的青春與無暇的美麗。但何以獲得呢?尤其,當人在彼是已然怨了,愛上已然有了瑕疵了,如何復無暇?與此我們並非無路可尋,而正可以經由事後的省思、覺悟,而重徵彼時本有的純潔晶瑩,真的,往事本來純淨,而所有的瑕疵只是人自己“莫須有”的妄加。正如在《入歌的行板》中,我們憬悟永恆。是的,那永恆已經鑄成,所欠的,也只有讀者的心領神會了。

      歲月的流逝,青春不再,在陷落的驚悸中,人需得卻著亙古的謎題。但愛的力量造就了種種不朽,雨夜裡淒冷的流淚,開晴世界裡激奮的乞求,一切可愛的,不都源於這人類滿懷衝動的時節——青春。

      春天憐愛小草,造就了令人心曠神怡的綠色天地;夏天鍾愛蟬兒,成全了那樸實短暫的絲絲綿綿;秋天痴愛落葉,終結了從容淡漠的不悔精神;冬天戀愛孤雁,留下了那無法追憶的似水年華······

      是的,我們不該吝嗇青春。

      縱使她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是否也應該細細品味;縱使她是一顆沒有年輪的書我們是否也應該讓她永不老去。

      或許是吧,無怨的青春,無悔的青春,我們又復何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到冬天就頭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