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人文之美

    作為一個化學科研工作者,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比較容易回答的!首先出土的文物並不是全部都會被迅速氧化,大多數的金屬器,如金銀器,青銅器等都對空氣中氧氣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不需要特意保護,這主要由它們的化學性質決定的,金器是最耐氧化的,空氣裡的氧氣是不可能將它氧化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出土千年的金器仍然光亮如新,而銀器和青銅器由於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緩慢氧化,在其表面形成了緻密的氧化物層,這也是為什麼銀器時間久會發黑,而銅器發綠的原因,由於氧化層比較緻密,阻止了氧氣的進一步侵蝕,所以反而可以在空氣中儲存更久!而鐵器則不行,它形成的氧化層很疏鬆,空氣可以進入到內部,直到所有部分都被氧化,所以鐵器很難儲存下來,尤其在古墓中。上圖是古希臘的金面具,距今約三千多年。

    事實上,文物裡最容易被氧化的是含有大量有機成分的文物,如絲綢,紙張,這些文物一來經過千年埋藏,裡面的有機成分許多都已經腐朽,再加上比表面積比較大,和空氣接觸比較充分,所以會快速的被空氣氧化,馬王堆墓中出土的食盒裡,在剛出土時裡面還有蓮藕湯,在遇到空氣後迅速被氧化,發黑!所以這是化學作用,也是我們現在為什麼不去主動發掘大型帝陵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還沒有有效的手段防止它的發生。

    馬王堆中出土的素紗衣能夠儲存下來跟它的放置位置有很大關係,也跟墓的良好的封閉性有關!

  • 2 # 科學重口味

    曾經聽過一個考古講座。

    一個有十幾年經驗的專業考古人員給我們說起過他曾親歷的考古事故。

    古墓中發現的屍體,他們的保護性措施已經做得非常好了,不能說是滴水不漏,萬無一失,也算是各方面都想得很周全了。

    但在開館的那一刻,他們先是被墓中屍體儲存的完整程度而震撼,但是屍體之後便以極快的速度發生了變化。那種速度,快得讓人甚至反應不過來。

    類似的事情相信大家都聽說過。

    2001年,在安徽省碭山縣某建築工地挖到古墓,在挖出的棺材內竟然有一具不腐,身著清代一品官服,奇怪的是女屍容貌秀美,面板仍光滑,口上口紅依然鮮豔,而且體有奇香,但女屍見光後迅速氧化腐爛,完全沒有了剛挖出時的樣子。

    後來他講起,現在發現的古墓,只要是儲存特別完好的,一般是不建議挖掘的。

    以秦始皇陵為例,為什麼秦陵發掘工作半道停止了?

    就是因為考古隊在剛剛發掘時,兵馬俑身上並不像我們看到那種,都是沒有顏色的。而是被塗成了五顏六色的樣子,比現在看來更加的栩栩如生。如下圖:

    但是人們發現,這些兵馬俑被發覺後,身上的顏色竟然在幾十秒內迅速的捲曲、脫落,最後完全失去了色澤。

    這些儲存了數千年都未曾掉色的兵馬俑,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是去了本有的色彩。

    不光古屍、色彩,還有各種文物,都是如此。

    這並不是什麼迷信。而是墳墓本身處於與外界完全隔離的狀態,各種化學反應早就已經停止,氧氣、水分、氣壓、光等都處在一種完全平衡的狀態,這是大自然的神奇之處。

    但考古發掘無論保護性工作做的再好,在開啟的一瞬間,這些全都被破壞了。

    發掘就是破壞,請記住這句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天生近視或遠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