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也稱《南華真經》,乃是莊周及其弟子所撰。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與老子齊名,合稱為老莊。在先秦時期還沒有任何一本書像《莊子》這樣辛辣機智地諷刺過孔子和儒家信徒。
戰國時期是研究莊子的開始。惠施、荀子等人在當時對莊子有所評價。惠子的評價散見於《莊子》本文。一部《莊子》幾乎可以說是在莊子與惠施的辯論中完成的。在《逍遙遊》《齊物論》《德充符》《秋水》《徐無鬼》《天下》等篇中都可以看見惠子的身影。
漢朝時研究莊子的發展時期。漢初劉安有《莊子略要》《莊子後解》,後來失傳。班固的《莊子》研究殘存在陸德明的《經典釋文·莊子音義》中。莊子思想對《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也有一定的影響。
魏晉時代進入莊學研究的興盛期。本期玄學盛行,《易經》《老子》《莊子》並稱為“三玄”,莊學思想在此期勃興,士人讀《莊》、注《莊》蔚然成風。郭象《莊子注》在莊學發展史上久負盛名。“劉義慶《世說新語》曰:‘注《莊子》者數十家,莫能究其旨統。向秀於舊注外別為解義,妙演奇致,大暢玄風。惟《秋水》《至樂》二篇未竟而秀卒。
唐代儒釋道三足鼎立,唐玄宗下詔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尊《莊子》為《南華真經》。宋代思想活躍,形成了與“漢學”相對的“宋學”,“宋學”偏重義理。本期理學興盛,學術界形成了三教合一的趨勢,出現了以儒解《莊》和以佛解《莊》的現象。王安石、蘇東坡、朱熹等人都對莊子有深入地研究和解讀。
明代恢復儒學獨尊的地位,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轉化為以王陽明代表的心學。在理學之外,西學學術正在傳入,實學傳統未曾中斷。莊子研究繼續深入,明代《莊子》注本達46種之多。
清代在乾嘉學派的影響下,學者們從文字、訓詁角度作了很多研究,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主要著作有:方潛《南華經解》、王夫之《莊子通》《莊子解》、林雲銘《莊子因》、劉鳳苞《南華雪心編》、宣穎《南華經解》、胡文英《莊子獨見》、郭慶藩《莊子集釋》、王先謙《莊子集解》等。郭慶藩《莊子集釋》,吸取了晉至清註解《莊子》的成果,是清代關於《莊子》的註疏、訓詁的集大成之作。
進入20世紀以後,研究莊子的學說進入新的時期。章太炎、嚴復、梁啟超、胡適借鑑西方思想資源解讀《莊子》。對研究大體決定了20世紀之後莊學研究的路向。港臺地區研究成果有:錢穆《莊子纂箋》(香港東南印務公司,1951年)。《莊子纂箋》詳採古今各家注,斟酌選擇,調和決奪,尋求妥適之正解,在各種《莊子》著作中獨具一格。另外還有陳鼓應、劉學敢等人的研究著作,都有積極客觀的研讀價值。
在漫長的莊子研究史,我們會發現古代學者在字句訓詁和義理解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世紀以來,學者們在校勘考據訓詁方面取得了新成果,對《莊子》也有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莊子的哲學,闡釋了道、天命、道德與氣的範疇,從安明論、逍遙論、真知論、齊物論各個方面闡釋了事物內在和客觀的關係及道理,在人與自然,自然和人的對應和相互作用關係中,有著獨樹一幟,值得深入學習和探討的深刻哲理。
《莊子》也稱《南華真經》,乃是莊周及其弟子所撰。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與老子齊名,合稱為老莊。在先秦時期還沒有任何一本書像《莊子》這樣辛辣機智地諷刺過孔子和儒家信徒。
戰國時期是研究莊子的開始。惠施、荀子等人在當時對莊子有所評價。惠子的評價散見於《莊子》本文。一部《莊子》幾乎可以說是在莊子與惠施的辯論中完成的。在《逍遙遊》《齊物論》《德充符》《秋水》《徐無鬼》《天下》等篇中都可以看見惠子的身影。
漢朝時研究莊子的發展時期。漢初劉安有《莊子略要》《莊子後解》,後來失傳。班固的《莊子》研究殘存在陸德明的《經典釋文·莊子音義》中。莊子思想對《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也有一定的影響。
魏晉時代進入莊學研究的興盛期。本期玄學盛行,《易經》《老子》《莊子》並稱為“三玄”,莊學思想在此期勃興,士人讀《莊》、注《莊》蔚然成風。郭象《莊子注》在莊學發展史上久負盛名。“劉義慶《世說新語》曰:‘注《莊子》者數十家,莫能究其旨統。向秀於舊注外別為解義,妙演奇致,大暢玄風。惟《秋水》《至樂》二篇未竟而秀卒。
唐代儒釋道三足鼎立,唐玄宗下詔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尊《莊子》為《南華真經》。宋代思想活躍,形成了與“漢學”相對的“宋學”,“宋學”偏重義理。本期理學興盛,學術界形成了三教合一的趨勢,出現了以儒解《莊》和以佛解《莊》的現象。王安石、蘇東坡、朱熹等人都對莊子有深入地研究和解讀。
明代恢復儒學獨尊的地位,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轉化為以王陽明代表的心學。在理學之外,西學學術正在傳入,實學傳統未曾中斷。莊子研究繼續深入,明代《莊子》注本達46種之多。
清代在乾嘉學派的影響下,學者們從文字、訓詁角度作了很多研究,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主要著作有:方潛《南華經解》、王夫之《莊子通》《莊子解》、林雲銘《莊子因》、劉鳳苞《南華雪心編》、宣穎《南華經解》、胡文英《莊子獨見》、郭慶藩《莊子集釋》、王先謙《莊子集解》等。郭慶藩《莊子集釋》,吸取了晉至清註解《莊子》的成果,是清代關於《莊子》的註疏、訓詁的集大成之作。
進入20世紀以後,研究莊子的學說進入新的時期。章太炎、嚴復、梁啟超、胡適借鑑西方思想資源解讀《莊子》。對研究大體決定了20世紀之後莊學研究的路向。港臺地區研究成果有:錢穆《莊子纂箋》(香港東南印務公司,1951年)。《莊子纂箋》詳採古今各家注,斟酌選擇,調和決奪,尋求妥適之正解,在各種《莊子》著作中獨具一格。另外還有陳鼓應、劉學敢等人的研究著作,都有積極客觀的研讀價值。
在漫長的莊子研究史,我們會發現古代學者在字句訓詁和義理解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世紀以來,學者們在校勘考據訓詁方面取得了新成果,對《莊子》也有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莊子的哲學,闡釋了道、天命、道德與氣的範疇,從安明論、逍遙論、真知論、齊物論各個方面闡釋了事物內在和客觀的關係及道理,在人與自然,自然和人的對應和相互作用關係中,有著獨樹一幟,值得深入學習和探討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