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戰爭中很多電視裡面都看到使者很是驕橫跋扈,但是王者將者也都只是忍氣吞聲放其回去?擱我肯定忍不了!
1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滾輪

    在電視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古代戰爭,A國對B國恨之入骨,對於B國的王公貴族,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圖:兩國交戰

    但奇怪的是,當B國使臣前來拜見的時候,A國又是那麼的客氣,不僅好酒好菜,歌舞言情伺候

    在使臣臨走的時候,往往還會安全護送出京,倍盡地主之誼

    問題來了

    B國使臣來,不就是羊入虎口嗎?為什麼不直接殺了,而是放其回去呢?

    要知道,敵國的使臣前來拜見,往大了說,是有很大可能將己方的情報洩露出去的

    圖:古代戰爭

    兩國交戰對壘,往往取勝的關鍵就是資訊上的不對稱

    就拿唐太宗李世民來說,他的戰法往往就是組織一支敢死隊,直接衝入敵軍中,這樣的弊端很明顯,一旦主將被擒,群龍無首,軍隊的攻擊力自然大打折扣

    但優勢也很明顯:衝入敵營中,獲取的是一手戰況

    圖:衝鋒陷陣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既然,情報有著被洩露的可能,為什麼這些來使不是斬殺,而是任其回去呢?

    其實這是有很多門道的

    在小輪子看來,大致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周禮的禮節

    周朝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完善的國家,它對禮的要求是方方面面的,當然也包括打仗

    圖:周禮

    在他們看來,打仗打的就是規矩,你看那些諸侯國之間的戰爭

    說白了,就是一家人的內鬥,既然是一家人,能談就談

    使臣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調節劑,是很有幫助意義的,既然這樣,那就肯定不會隨便斬殺使臣了

    第二,使臣手無縛雞之力,沒有必要

    使臣大部分都是文臣擔任,沒有兵器,沒有武力,可以說是手無縛雞之力

    等同婦人小孩一般,殺他們就跟殺平民百姓一樣,這在人倫和道義上都說不過去的

    圖:使臣與君上

    第三,戰爭是權利的延伸,出於對對手的尊重

    (後人更喜歡,兵者,詭道也,出奇制勝)

    戰爭不是說非得把一方打的爬不起來,才叫贏,戰爭只是是權利的延伸,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華人一直都有一個原則,先禮後兵

    使臣能解決,就不需要去動手,既然使臣是那麼強有力的利劍,誰又捨得殺呢?

    第四,疑兵之計,將計就計

    使臣看似是可以盜取敵人的情報,但在露出臉的時候,屁股也結實的捱了一腳

    就拿著名的“蔣幹盜書”來說,他就是因為拿到了假的情報

    才折損了己方的2名大將,間接上,也的確提升了敵方的實力

    圖:蔣幹盜書

    感嘆一下:

    使臣其實就是一把很厲害的雙刃劍,事情的成敗,往往就看操盤手怎麼去用,用的好,利益無窮,用的不好,那就是後患無窮

    好了,本期就到這裡,對於:“雙方交戰,不斬來使”,你有什麼樣的新奇想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不聲不響和小心翼翼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