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fccvvbhg

    蘇軾散文的風格特點:多姿多彩的藝術風貌。他廣泛地從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藝術營養,其中最重要的淵源是孟子和戰國縱橫家的雄放氣勢、莊子的豐富聯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風格。蘇軾確實具有極高的表現力,在他筆下幾乎沒有不能表現的客觀事物或內心情思。蘇文的風格則隨著表現物件的不同而變化自如,像行雲流水一樣的自然、暢達。韓愈的古文依靠雄辯和佈局、蓄勢等手段來取得氣勢的雄放,而蘇文卻依靠揮灑如意、思緒泉湧的方式達到了同樣的目的。蘇文氣勢雄放,語言卻平易自然,這正是宋文異於唐文的特徵之一。擴充套件資料:蘇軾散文的經典化歷程及其文化內涵在1127年前,對蘇軾散文予以高度讚譽的人大多與蘇軾的文化活動有較為明顯的關聯性。這些人當中包括李廌(1059-1109)、黃庭堅(1045-1105)、秦觀(1049-1100)等蘇門後學,以及道潛(1043-1106)、惠洪(1070-1128)等佛門人士,他們都從創作狀態、歷史地位、氣度涵養等多個角度,高度推崇蘇軾的散文。北宋末年“元祐黨禁”的政治事件,使得蘇軾詩文的傳播受到了客觀的阻礙。不過,這並沒有減弱蘇軾文章在讀者心中所佔有的崇高地位。1127年後,蘇軾散文所受到的關注與認可程度較之以往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這方面最突出的標誌,就是將蘇軾散文標舉為經典的人群主體,從層次與廣度上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和擴充套件。標舉、讚揚蘇軾散文的價值,是1127-1279年整個中國文化界的共識。南宋的帝王與中國南北方計程車大夫,都在表示自己對蘇軾文章的認可與喜愛時不吝讚揚之辭。蘇軾的價值並沒有被限制在“文章家”的畛域中,文化精英對蘇文的欣賞,跨越了政治地位、學術傳統與地域的阻隔。入元之後,一批原來活動於宋、金計程車大夫依然秉承了過往的態度,包括具有理學背景的劉壎(1240-1319)、吳澄(1248-1333)等人,蘇軾作為儒家“文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的地位近乎完全奠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媽媽聊幼兒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