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初心如舊
-
2 # 汐水柔情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諸葛與司馬懿打的想法肯定是不同的,諸葛一生精力都用在了恢復漢室上面,而司馬懿呢,他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諸葛北伐遇對手司馬懿。
諸葛北伐的時候還不瞭解司馬懿,司馬懿也沒什麼名氣,而諸葛卻被天下所知,所以司馬懿比較瞭解諸葛,諸葛北伐擔心對手是司馬懿,因為其他對手都不足畏懼,司馬懿呢他想的是靠打敗諸葛一戰成名,所以他們兩個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而歷史上諸葛與司馬懿正面的一次對決,司馬懿大敗,改守城不出,耗到諸葛死,他們的進行了最後一次對決,結果“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司馬懿大敗,司馬懿因對決諸葛而出名,而諸葛也因司馬懿而北伐失敗,歷史也從而肯定了諸葛的軍事才能!
歷史上司馬懿和諸葛亮是不是打的一個想法?
這問題的詞語搭配有點費解。如果沒有“打的“兩字還好,或者說司馬懿諸葛亮是不是打的一個主意,比較符合漢語習慣,而打的一個想法,總覺得不搭配,不太像漢語,難堪,彆扭。沒辦法,就先按此進行試答吧!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年齡差不太多,只比諸葛亮大兩歲。出道時間也比諸葛亮早幾年,大約在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戰後不久二十三歲時,進入曹魏陣營。不過,很長時間都在下層,沒有被曹操慧眼識珠。但司馬懿有個優勢,就是家鄉距曹魏中心鄴城很近,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曾經是曹操的老上級。不過,司馬懿最後被重用,是靠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這些關係並沒起多大作用。
三國志.諸葛亮傳: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 ,謂為信然。
諸葛亮常常以管仲,樂毅自比,這實際就是表明諸葛亮的志向。管仲是齊桓公的相國,輔佐桓公促使齊國很快強大起來,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而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周王室衰落無所作為。這和東漢末年,獻帝時期十分相似。諸葛亮就是要作匡扶正義的相國。
再看司馬懿: 晉書.司馬懿傳: 權遣使乞降,上表稱臣,陳說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答曰:“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建安二十二年,孫權派使者向曹操請降,並勸曹操取代漢獻帝,曹操是明白人,感嘆說“孫權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爐上呀“!而司馬懿卻進計說:“漢朝天下已經完結,今天你已有十分天的九份,孫權這個奉承正是時候,不是虛假的,是看出天命所歸“!這個巴結吹捧的舒服,加上官渡大捷,曹操真是醉了。可是,實際上司馬懿說的並不太準確。因為那時還有劉表,孫權,劉備,劉璋,馬騰韓遂,張魯等等不少割據勢力。但只要曹操高興,司馬懿可以不顧事實。
這在三國志.孫權傳也有:“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由此可見,諸葛亮,司馬懿兩人完全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是永遠不會重合的。至於後人各種褒貶不一,也很正常,因為各人角度,出發點不一樣,自然會有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