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眾觀宇宙

    月食的原理和日食類似.在農曆每月的十五、十六,月球執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

  • 2 # 使用者9679820879769

    月食的原理和日食類似。在農曆每月的十五、十六,月球執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產生月偏食。 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於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 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月食都發生在“望”,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這和每逢“朔”不都出現日食是同樣的道理。在一般情況下,月亮不是從地球本影的上方透過,就是在下方離去,很少穿過或部分透過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況下就不會發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發生3次,有時一次也不發生。從現在到2000年,中國能見到2次月全食(1997年9月17日, 2000年7月16日)一次月偏食(1999年7月28日)。

    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達米亞的月食記錄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記錄,其次是中國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記錄。月食現象一直推動著人類認識的發展。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漢代天文學家張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公元前4世紀,亞里土多德從月食時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圓的,而推斷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和公元前2世紀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透過月食測定太陽-地球-月球系統的相對大小。後者還提出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同時觀測月食,來測量地理經度。2世紀時,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記錄來研究月球運動,這種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出現之前,科學家一直透過觀測月食來探索地球的大氣結構。

      日月交食的沙羅週期

      日食和月食統稱交食。由日月食的原理可看出,交食的出現與日、地、月三者的會合運動密切相關,此會合運動具有周期性,所以日月食自然也應有周期性。交食的週期是古代巴比倫人發現的,叫做“沙羅週期”(“沙羅”是重複的意思),為18年零11天多一點。即6585.32天。

      一年內可發生多少次月食呢?對全地球而言,一年內最多發生3次,有時1次也不發生,日食每年最多可發生5次,最少也要發生2次。這麼看來,每年發生日食的次數比月食多,可是為什麼人們總是看到月食的機會比日食多呢?這是由於日食帶的範圍小,地球上只有區域性地區可見;對於某一確定地點而言,平均每3年左右才可以看到一次日偏食,300多年才可以看到一次日全食。而月食一旦發生,處於夜晚的半個地球 上的人都可以看到,對某一地區平均而言,看到月食的機會是發生月食次數的一半,因此人們看到月食的機會比日食多。

     每世紀內月全食出現的次數為70.4次,佔月食次數的28.94%;每世紀月偏食出現的次數為83.3次,佔34.46%;每世紀半影月食出現的次數為89.0次,佔36.6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9度五糧液有收藏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