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多比較關注自己或孩子的情況,往往很容易忽略家裡老人的一些變化以及情緒。
人到老年,不僅生理機能出現衰退,心理承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程度的下降。
老年人的心理異常,這已成為一個社會現象。
由於患者本身往往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沒有認識能力,如果別人能早發現,一些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首先心裡異常不會像患軀體疾病的患者一樣,主動要求去看醫生。
家人又普遍對心理、精神疾病缺乏認識,見老人感冒發燒了,就趕緊去醫院,而對好忘事、語無倫次、多疑、行為異常等症狀,卻往往歸因於人品、 性格等因素,不認為是病態。
再就是,對那些軀體疾病伴心理、精神疾病的老人,只想到治療軀體疾患,卻忽視了對精神疾病的治療。
家庭小型化、“空巢”現象,以及社會支援系統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正在使上述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而且子女往往只顧“忙工作”,與老人交流的時間和機會少,很容易忽略對老人的關心,更不瞭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和變化,甚至很多老人病得很厲害了,孩子卻還一問三不知,連病情、病史都說不清楚。這種狀況必須引起重視並儘快加以改變。
下面是我的建議:
不要讓老人自己感到生活單調、乏味。
生活單調、乏味會使人對一切喪失信心,容易陷在苦悶中,導致和加重心理問題,無法協調自己的神經系統。
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精神健康、協調情緒、平衡神經活動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也有利於使生活豐富多彩。
不要過於注意身體。
人對自己的身體是要注意的,但一般性注意就可以了,太注意了,容易產生自我暗示,經常會覺得這兒痛、那兒不舒服,老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這個病、那個病。
當然,病是想不出來的,但精神方面出了問題,負擔重,要偏離正常;注意力不能“內收”,所謂“內收”,即老在自己身體上找毛病。
有的老人比如頭有些痛,就懷疑腦子裡長東西,心裡煩躁,不痛快,精神緊張不安,對外界一切正常活動都不感興趣,自我暗示覺得頭痛越來越厲害,又不敢去醫院檢查,怕檢查出病來怎麼辦?
結果導致神經官能症。
因此,要提倡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工作、事業、興趣愛好、與人的交往上,使自己性格開朗,心情愉快。
用體育鍛煉來休息腦子,轉移注意力。(這個建議覺得你需要根據你家老人的實際情況去鍛鍊)
體育活動不光是鍛鍊骨骼、肌肉,也鍛鍊了身體各系統,其中也包括神經系統,可以使之敏捷、靈活、堅強。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是互為影響的。
身體健康了,心理也會隨之好轉的。再有,體育鍛煉還可以達到積極休息的目的,使頭腦確實能很好地“喘息”一下。因此,體育鍛煉必須經常化。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往往這些事情的刺激是導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
因此,家屬應好好照顧老年人,使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保持健康的身心,幸福安度晚年。
在中國大多比較關注自己或孩子的情況,往往很容易忽略家裡老人的一些變化以及情緒。
人到老年,不僅生理機能出現衰退,心理承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程度的下降。
老年人的心理異常,這已成為一個社會現象。
由於患者本身往往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沒有認識能力,如果別人能早發現,一些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首先心裡異常不會像患軀體疾病的患者一樣,主動要求去看醫生。
家人又普遍對心理、精神疾病缺乏認識,見老人感冒發燒了,就趕緊去醫院,而對好忘事、語無倫次、多疑、行為異常等症狀,卻往往歸因於人品、 性格等因素,不認為是病態。
再就是,對那些軀體疾病伴心理、精神疾病的老人,只想到治療軀體疾患,卻忽視了對精神疾病的治療。
家庭小型化、“空巢”現象,以及社會支援系統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正在使上述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
而且子女往往只顧“忙工作”,與老人交流的時間和機會少,很容易忽略對老人的關心,更不瞭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和變化,甚至很多老人病得很厲害了,孩子卻還一問三不知,連病情、病史都說不清楚。這種狀況必須引起重視並儘快加以改變。
下面是我的建議:
不要讓老人自己感到生活單調、乏味。
生活單調、乏味會使人對一切喪失信心,容易陷在苦悶中,導致和加重心理問題,無法協調自己的神經系統。
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精神健康、協調情緒、平衡神經活動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也有利於使生活豐富多彩。
不要過於注意身體。
人對自己的身體是要注意的,但一般性注意就可以了,太注意了,容易產生自我暗示,經常會覺得這兒痛、那兒不舒服,老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這個病、那個病。
當然,病是想不出來的,但精神方面出了問題,負擔重,要偏離正常;注意力不能“內收”,所謂“內收”,即老在自己身體上找毛病。
有的老人比如頭有些痛,就懷疑腦子裡長東西,心裡煩躁,不痛快,精神緊張不安,對外界一切正常活動都不感興趣,自我暗示覺得頭痛越來越厲害,又不敢去醫院檢查,怕檢查出病來怎麼辦?
結果導致神經官能症。
因此,要提倡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工作、事業、興趣愛好、與人的交往上,使自己性格開朗,心情愉快。
用體育鍛煉來休息腦子,轉移注意力。(這個建議覺得你需要根據你家老人的實際情況去鍛鍊)
體育活動不光是鍛鍊骨骼、肌肉,也鍛鍊了身體各系統,其中也包括神經系統,可以使之敏捷、靈活、堅強。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是互為影響的。
身體健康了,心理也會隨之好轉的。再有,體育鍛煉還可以達到積極休息的目的,使頭腦確實能很好地“喘息”一下。因此,體育鍛煉必須經常化。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往往這些事情的刺激是導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
因此,家屬應好好照顧老年人,使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保持健康的身心,幸福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