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3、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任曹魏尚書郎、西晉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官至司隸校尉。
太康五年閏十二月(285年初),杜預逝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贈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成侯。滅吳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4、杜淹(?-628年),字執禮,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隋朝河內太守杜徵之子。貞觀名相杜如晦的叔父。
杜淹出身於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為官,擔任御史中丞,後效力於王世充,授為吏部尚書。投降唐朝後,被唐太宗引為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楊文幹事件中受到牽連,被流放巂州。唐太宗繼位後,杜淹回朝,授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後以吏部尚書之職參議朝政,成為宰相。
5、杜光庭(850—933),字聖賓,號東瀛子,縉雲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後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時,如為供奉麟德殿文章應制。隨僖宗入蜀,後來追隨前蜀王建,官至戶部侍郎。賜號傳真天師。晚年辭官隱居四川青城山。
一生著作頗多,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青城山記》、《武夷山記》、《西湖古蹟事實》等。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虯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
6.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1、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3、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任曹魏尚書郎、西晉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官至司隸校尉。
太康五年閏十二月(285年初),杜預逝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贈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成侯。滅吳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及《春秋釋例》等。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4、杜淹(?-628年),字執禮,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隋朝河內太守杜徵之子。貞觀名相杜如晦的叔父。
杜淹出身於京兆杜氏,早年曾在隋朝為官,擔任御史中丞,後效力於王世充,授為吏部尚書。投降唐朝後,被唐太宗引為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楊文幹事件中受到牽連,被流放巂州。唐太宗繼位後,杜淹回朝,授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後以吏部尚書之職參議朝政,成為宰相。
5、杜光庭(850—933),字聖賓,號東瀛子,縉雲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後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時,如為供奉麟德殿文章應制。隨僖宗入蜀,後來追隨前蜀王建,官至戶部侍郎。賜號傳真天師。晚年辭官隱居四川青城山。
一生著作頗多,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青城山記》、《武夷山記》、《西湖古蹟事實》等。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虯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
6.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