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趣講史
-
2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其一、與其說被華夏無數次拆解吸收,不如說多次融合,半個遊牧民族指的是一分為二的匈奴。在兩漢時期,漢朝多次與匈奴和親,著名的“昭君出塞”就是出自東漢時期。北匈奴與東漢戰爭不休,後被大敗,遠走中亞。南匈奴與漢朝交好,向東漢稱臣,並在東漢末年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順曹操。在公元216年,南匈奴單于朝拜漢朝天子時被曹操扣押在京都,曹操將南匈奴一分為五,分別派朝廷大員去治理管轄,下面要說的“立漢為國”的就是這五部之一的。於此同時,曹操允許匈奴人加入漢朝,可以擁有漢朝戶籍,並把匈奴人內遷,使匈奴民族與漢族融合,解除了匈奴的隱患,也加強了北方的統一和穩定。
其二、以漢建國的是誰?前面所講曹操將匈奴一分為五,即左、右、南、北、中,而其中之一的左部帥劉豹之子劉淵創立了五胡十六國的前漢政權。劉淵自稱漢室後裔,當然匈奴與漢朝和親,劉邦與匈奴約為兄弟,匈奴可以姓劉。劉淵一家是有史料明確記載的一個姓劉氏的匈奴異族人。劉淵打著漢朝的旗幟,與劉備的“大漢皇叔”類似,想恢復匈奴以前的地位和聲望。以漢立國的起因和目的何在?
一、劉淵是異族人,得不到重用。在魏晉時期,門閥世家並立,他們壟斷了仕途,劉淵文武雙全,但因為身份的原因,受到冷落和打壓,在晉滅吳時,一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可以說是徹底斷了劉淵的仕途之路。作為傳統漢家文化計程車大夫階層不會輕易接受他的,劉淵要從自身做起,接受漢化。
二、劉淵長期待在中原,痴迷漢家文化,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和薰陶。劉淵聰而好學,在幽州、冀州、幷州聲名遠播,並多與名流之士交往。
三、晉朝八王之亂,給劉淵提供了時機。八王之亂,西晉司馬諸王互相攻伐,內亂不止,百姓民不聊生,劉淵感到時機成熟,聯絡五部,在幷州自立,以漢建國,號漢王,並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祭祀漢朝有名的君主,以自己為漢室正統後裔自居,正所謂“名正言順”,這一舉動,得民心,順民意,歸順的人很多,勢力也就大了。
劉淵以復漢名義,以漢立國,獲得了民心支援,劉淵建立的匈奴漢國滅了西晉,但沒有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而後來鮮卑、羯、羌等少數民族紛紛效仿,給中原大地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回覆列表
這就要提一下中國人口了,現在漢族人口占到了大約九成了,其餘的才是少數民族。在古代戰爭可以統治人們的身體,統治不了人們的民族文化,因為我們是華夏的炎黃子孫。
就連元朝蒙古人統治了中華大地九十七羊時間,中間出現的等級歧視制度。一種常見的說法是將臣民分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這種劃分反映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規定中。比如禁止漢人打獵、學習拳擊武術、持有兵器(例如數家才可共用一把菜刀)、集會拜神、趕集趕場作買賣、夜間走路。“殺蒙古人的償命,殺色目人的罰黃金四十巴里失,而殺死一個漢人,只要繳一頭毛驢的價錢。漢人如當兵則不許充宿衛,如當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貳(雖然實際上存在很多例外情況)。這些法律規範對於漢人均不平等。到後來朝代政治腐敗,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最後還是被朱元璋推翻了。後來的清朝為了統治邊疆遼闊的中原,也在學習漢族文化,與漢人平起平坐。這些都說明了以漢立國是和平共處,長治久安,繁榮富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