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真彤
-
2 # 譚銀環
初聞《牡丹亭》是源於紅樓夢黛玉之口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當然處在不同的年代環境之下,它所表達的思想觀念略有不同,以下總結出幾點:
舊版《牡丹亭》
第一:眾所周知,《牡丹亭》的作者是湯顯祖,他是泰州學派的嫡系傳人。泰州學派始於王陽明,由此說明,陽明先生是他前輩。
第二:王陽明格物致知當時在泰州學派開啟了平民的啟蒙意識,對中國後來的儒學認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第三:湯顯祖作為嫡系弟子,接收到的思想教育也是當時最先進的,即反對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反對束縛人性,崇尚自由,所以《牡丹亭》也表達了他崇尚自由的思想,這種精神在當時封建禮教統治的情況下是非常難得的。
第四:湯顯祖最初創作《牡丹亭》之時,我想他最主要想要表達一種崇尚自由的思想,並非為藝術而生,它之所以能轉化成戲曲成為一種文化傳承,我想在傳統封建統治下人們也相當渴望自由吧。在此關於舊版的藝術方面不多做陳述。
青春版《牡丹亭》
第一:青春版的《牡丹亭》是由白勇先生改編過的,藝術元素很豐富,具有青春活力,音樂配置古今結合,讓我們欣賞到崑曲的藝術之美!
第二:傳統崑曲唱腔過於冗長、節奏緩慢,青春版《牡丹亭》經過大膽的創新和突破,將西方歌劇和東方戲劇相結合,讓古老的崑曲藝術變得更加有趣味。
第三:內容上,作者完全繼承原詞,尊重原著,為的就是展現經典的中國傳統戲劇的魅力,體現原著作者湯顯祖的精神。這也體現出了作者的才能。
第四:傳統的藝術想要生存,傳承,發展、壯大,青春版的《牡丹亭》就是很好的答案。民族藝術它有著非凡的魅力,在保持了藝術核心之下透過包裝讓它變得有吸引力才能更永久的傳承下來。
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最為有名的就算是崑曲進京,也成為了雲南的一張文化名片,《牡丹亭》作為崑曲的經典曲目,代表了時代的傳承。原汁原味的崑曲,不是打小就習慣性聽曲子,很難適應。但是有發展才會有進步。就算是青春版的《牡丹亭》,聽起來也是有些費勁。無論是咬字,還是曲調的轉換,相比現在直來直去的歌曲。都多了一些婉轉。不是愛好古文化的,很難從曲調詞義中提會到那種纏綿的感情。動作,唱腔和換氣都是值得讚歎。其實文化的傳承有多樣性,抱殘守缺不可取,可以嘗試著用新式樂器,或者加些流行元素進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