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浪蕩騷年風流叟

    說實話,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都沒有太多好的辦法,在古代,任何一個盛世,都建立在風調雨順的基礎上,以達到溫飽。國家也會在豐收季節,增加糧食儲備,防止災年發生饑荒。

    因此,在數千年封建社會中,應對饑荒的辦法,依然沒有挑出魏惠王時期,“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的救災方法。透過國家調控,來保證度過饑荒。

    明朝開始,中國有了一些轉機,主要是玉米和紅薯的傳入。到了清朝,玉米番薯大量種植,才有了清朝人口的急劇增長。

    有人說,清朝得康乾盛世,是番薯盛世,雖然有些偏頗,但也有一定的道理。高產量的番薯,的確讓清朝度災能力大大提升。相比之下,明朝運氣就比較差了。

    (明末農民起義)

    小冰河時代的明朝

    明朝末年,遇到了中國古代少見的小冰河時代。這個時代,有一個特點,冷。

    北方冷,所以努爾哈赤必須南下,而明朝境內也冷,所以糧食產量低,按照正常的國家調撥,明王朝可以應對這次危機。偏偏內部出現大規模農民起義。

    外有強敵,內有叛亂,糧食產量低,再加上貪官橫行,國庫空虛,所有事情趕在一起,所以明朝亡了。

    明朝末年的放在現在看,也很難找到解決辦法。一環套一環,層層加價,最終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崇禎皇帝)

    沒有辦法的辦法

    在整個封建時代,國家應對極端氣候,無非就是開頭的方法,並沒有太多更好的法子。如果國家真的沒轍了,那農民起義和暴動,就在所難免,王朝週期性變換就會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青雲金劍曲下一部是什麼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