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zzzs14885
-
2 # izzzs14885
唐代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中,有易水與黃金臺兩個典故,兩處典故的作用分別是:2、“黃金臺”是求賢若渴的象徵,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3、兩處典故寫主將為報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決戰,卻不用概念化語言,而透過造型、設色、突出主將的外在形象和內心活動。詩人選用“易水”和“黃金臺”造型設色,創造出“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釋義: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的詩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將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賢才的美德,都給讀者以強烈而美好的感受。擴充套件資料:原詩:《雁門太守行》唐代: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釋義: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戰士們的鎧甲在Sunny照射下金光閃爍。號角聲聲,響徹秋夜的長空,塞外天邊的雲霞將夜空凝結成紫色。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創作背景:關於此詩系年,有兩種說法。一種:此詩創作於公元814年(唐憲宗元和九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另一種說法,據唐張固《幽閒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時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唐代李賀的《雁門太守行》中,有易水與黃金臺兩個典故,兩處典故的作用分別是:2、“黃金臺”是求賢若渴的象徵,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3、兩處典故寫主將為報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決戰,卻不用概念化語言,而透過造型、設色、突出主將的外在形象和內心活動。詩人選用“易水”和“黃金臺”造型設色,創造出“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釋義: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的詩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將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賢才的美德,都給讀者以強烈而美好的感受。擴充套件資料:原詩:《雁門太守行》唐代: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釋義: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戰士們的鎧甲在Sunny照射下金光閃爍。號角聲聲,響徹秋夜的長空,塞外天邊的雲霞將夜空凝結成紫色。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創作背景:關於此詩系年,有兩種說法。一種:此詩創作於公元814年(唐憲宗元和九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另一種說法,據唐張固《幽閒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時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