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1

      網上有帖子稱,銀飾會因為佩戴者的體質不同而發生變色,進而能透過身上銀飾變色與否,來預知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體質好的人,佩戴的銀飾會越來越亮,如果體質較弱、體內毒素較多,銀飾可能很快就會發黑,因為銀飾吸收了人身上的毒素。

      其實,銀飾變黑是因為發生了氧化反應,而銀飾的氧化是無法避免的,和身體健康與否沒有關係。銀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空氣中遇到硫化氫氣體或硫離子時,容易生成一種極難溶解的銀鹽,這種化學變化可以在極微量的情況下發生,銀在空氣中只要遇上幾萬億甚至幾十萬億分之一的硫化氫氣體或硫離子,就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跟銀的化合物。時間長了之後,這種化合物會在銀飾表面慢慢形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膜,開始表現為一些細小的斑點,然後逐漸擴散成片,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銀垢”或者“銀黴”,銀表面的顏色便逐步由白變黃、變灰,最後變黑。

      而人體汗液中含硫、氨等,空氣中也會含硫化氫、一氧化氮等物質,這些都會導致銀飾表面被氧化,進而變色,失去光澤。給人以“吸”出人體溼毒的假象,其實這是正常的自然現象。

      此外,用銀針插入食物或酒中檢驗是否有毒,這一“銀針驗毒”的情節穿插在了無數的古裝片中。宋代法醫學家宋慈所著的《洗冤集錄》中,就有用銀針驗屍的記載。而在現在,用銀針、銀筷驗毒仍令很多人深信不疑。

      古人用銀針試的“毒”基本上是砒霜,即三氧化二砷。古代冶煉技術差,工藝粗糙,致使砒霜裡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正是這些硫雜質與銀髮生了氧化還原反應,使銀針的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附著在銀針的表面,銀針就這樣變黑了,這就驗出了毒。而現代技術水平下,砒霜中不再含有硫雜質,用銀針想要驗出“毒”並不現實。

      銀金屬化學性質很穩定,在通常的條件下不會與砒霜起反應。也就是說,銀針試毒的方法實際上是檢測出了砒霜中的含硫雜質而已,並不是檢測出了砒霜本身。所以,銀針探毒在古代的成功應用純屬巧合。

    本文來自:《科技生活》週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朗讀者第二季第六期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