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7465509766

    大乘佛教脫胎於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在小乘佛教的基礎上相容幷蓄,形成新的佛法,而小乘佛教仍然堅守傳統的佛。

    1、在對待佛的問題上, 大乘佛教把佛神化了,建立了法身佛與三世諸方佛的觀念。在《華嚴經》中描寫了一個莊嚴美麗的佛的世界。強調依靠佛的神恩和他力得救,而把佛視為超人的存在。奉其為全智全能的最高人格神,彼岸世界的統治者。十方三世有無量無數的諸佛。佛是各個世界和極樂國土的主宰者。 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化身而不是實身,佛陀的實身是積累了極長時期修行而成的;佛陀的色身、壽命和威力都是無邊無際的;佛陀永遠化度眾生無有疲厭。 而由上座部分離出的最大的一部——說一切有部則不承認自己是“小乘”,不承認釋迦牟尼是化身佛之說,認為釋迦牟尼佛是覺著、教主、傳教師,是一個普通的覺悟者。認為世界上的佛只有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2、在追求的目的上: 大乘佛教以成佛為目的,致力於一切眾生的解脫。以菩提(覺悟、智慧)為目標,指斥原始佛教(小乘)只求個人解脫。 而原始佛教(小乘)以追求成就阿羅漢為目標。小乘所追求的積累功德,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達到涅槃境界。這種自我解脫,偏重於斷除煩惱,滅絕生死。

    3、在修行方法上, 原始佛教(小乘)認為:人生痛苦的原因在於人生的本質,由於種行為(業)和種種煩惱(惑)而產生的,應當追求斷業滅惑,不使其再生。因此主張個人遠離社會,想解脫必須出家,過禁慾生活(直到如今,南傳佛教國家還有許多青年出家作一年或幾年比丘,然後再還俗)。 而北傳佛教(大乘)則重視主觀求道的願望,而不是單純講業報。不僅重視個人修養,而且還注重人際關係。強調菩薩行,也就是利他的實踐活動。大乘佛教用菩薩的觀點代替了涅槃觀點。著名學者季羨林認為: 由出家人即不能生產物質產品,也不能生產人。長期以往,社會將無法繼續存在,人類也將滅亡。大乘佛教逐漸改變了這個弊端,想解脫——涅槃成佛,不必下這麼大力量,你只要膜拜或口頌佛號等等,就可達到目的。

    4、在佛教理論上, 小乘佛教認為自己是佛教的正統。指責大乘佛教的教義是杜撰的,“大乘非佛說”。小乘佛教只承認人無我,就是沒有主宰,沒有獨立永恆的實體,而不承認宇宙是空的,而是有的(法有),這是所謂的人空法有說。佛所說的語言並不全部都是經教,佛並不是以一切因說一切法。 而大乘佛教對佛說有自由解釋、發揮的色彩,他們認為不僅人空,宇宙沒有獨立的永恆的實體,也是空的。佛所說一切言語都是隨機說法,佛以一音說一切法。 來源:-大乘佛教 來源:-小乘佛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而復得的婚姻會更加珍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