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安史之亂不僅造成了重大的社會經濟政治損失,更徹底改變了唐帝國的國運,使得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走向衰微。更有歷史學家認為,安史之亂是整個唐王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動亂之初,安史叛軍糾結了眾多東北地區的庫莫奚和契丹族武士,戰鬥力極強,故而一路勢如破竹,從東邊的范陽一路打到東都洛陽。於洛陽抵抗叛軍的是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才智不在祿山之下,但屬於臨危受命,手頭沒有強大的野戰軍,雖然連打幾場硬仗,還是不得已退守潼關,被唐玄宗冤殺。
安祿山像
接替高仙芝的是朝廷在西邊大軍的領袖哥舒翰,然而此時的唐玄宗鑑於安祿山的反叛,對掌握河、隴兩師重兵的哥舒翰也已不抱信任,哥舒翰被迫出戰而戰敗,其統帥的西部大軍也戰敗潰亡。當此之時朝廷大軍已經崩潰,玄宗只能選擇倉皇出逃蜀地。
在前往蜀地的過程中禁軍中爆發了內亂,誅殺了楊氏兄妹。太子李亨在親信宦官李輔國和良娣張氏的勸諫下決定分兵自立。玄宗也想以太子吸引叛軍,同意了這個方案。李亨前往北方靈武,急召郭子儀和李光弼率領最後一支帝國軍隊——朔方節度使的軍隊前往行在,才在亂世中站穩腳跟,這是安史之亂的轉折點。
朔方軍領袖郭子儀
安史叛軍強大主要是因為庫莫奚和契丹等少數民族的參與,故而唐肅宗想到的對策也是利用大唐皇帝作為“天可汗”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影響力,求助回紇族出兵相助。肅宗即位後即遣使者前往回紇修好,次年回紇就派遣太子率領四千餘人前往援助。肅宗大加賞賜,還命令兒子元帥廣平王(即後來的唐代宗)與葉護結為兄弟。
這四五千回紇騎兵和朔方軍合兵,陸續東進,收取了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大詩人杜甫在其詩作中也有描寫,他寫道“陰風西北來,慘淡隨回鶻。其王願助順,其俗善馳突。送兵五千人,驅馬一萬匹。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又說“花門騰絕漠,柘羯渡臨洮”,這是戰事第一階段。
唐代宗李豫(早年名李俶)
收復兩京之時,肅宗為了戰勝許諾回紇士兵大肆劫掠,雖然元帥廣平王盡力阻止也沒能挽回大局,回紇士兵之劫掠破壞甚至超過了安史叛軍,而且劫掠之後又不肯再盡心打仗,叛軍的根基河北之地並未能收復。叛軍內部雖然安祿山史思明相繼被兒子安慶緒和史朝義所殺,叛軍內部也是矛盾重重,這給了唐軍解決叛軍的機會。
此後朔方軍又幾次借用回紇軍,但與叛軍作戰的主力還是朔方軍。朔方軍首領僕固懷恩審時度勢,把矛頭對準叛軍中勢力較大的史朝義,拉攏河北地區的其他安史餘黨。僕固懷恩同意某些安史餘黨依附,任命其為節度使,重建河北藩鎮,在數月內很快孤立並消滅了史朝義叛軍,安史之亂就此平定。但河北藩鎮重建後到唐朝滅亡百餘年間一直保持獨立,為唐朝覆滅埋下了禍根。
參考文獻
《新唐書》、《資治通鑑》
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安史之亂不僅造成了重大的社會經濟政治損失,更徹底改變了唐帝國的國運,使得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走向衰微。更有歷史學家認為,安史之亂是整個唐王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動亂之初,安史叛軍糾結了眾多東北地區的庫莫奚和契丹族武士,戰鬥力極強,故而一路勢如破竹,從東邊的范陽一路打到東都洛陽。於洛陽抵抗叛軍的是名將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才智不在祿山之下,但屬於臨危受命,手頭沒有強大的野戰軍,雖然連打幾場硬仗,還是不得已退守潼關,被唐玄宗冤殺。
安祿山像
接替高仙芝的是朝廷在西邊大軍的領袖哥舒翰,然而此時的唐玄宗鑑於安祿山的反叛,對掌握河、隴兩師重兵的哥舒翰也已不抱信任,哥舒翰被迫出戰而戰敗,其統帥的西部大軍也戰敗潰亡。當此之時朝廷大軍已經崩潰,玄宗只能選擇倉皇出逃蜀地。
在前往蜀地的過程中禁軍中爆發了內亂,誅殺了楊氏兄妹。太子李亨在親信宦官李輔國和良娣張氏的勸諫下決定分兵自立。玄宗也想以太子吸引叛軍,同意了這個方案。李亨前往北方靈武,急召郭子儀和李光弼率領最後一支帝國軍隊——朔方節度使的軍隊前往行在,才在亂世中站穩腳跟,這是安史之亂的轉折點。
朔方軍領袖郭子儀
安史叛軍強大主要是因為庫莫奚和契丹等少數民族的參與,故而唐肅宗想到的對策也是利用大唐皇帝作為“天可汗”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影響力,求助回紇族出兵相助。肅宗即位後即遣使者前往回紇修好,次年回紇就派遣太子率領四千餘人前往援助。肅宗大加賞賜,還命令兒子元帥廣平王(即後來的唐代宗)與葉護結為兄弟。
這四五千回紇騎兵和朔方軍合兵,陸續東進,收取了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大詩人杜甫在其詩作中也有描寫,他寫道“陰風西北來,慘淡隨回鶻。其王願助順,其俗善馳突。送兵五千人,驅馬一萬匹。此輩少為貴,四方服勇決”。又說“花門騰絕漠,柘羯渡臨洮”,這是戰事第一階段。
唐代宗李豫(早年名李俶)
收復兩京之時,肅宗為了戰勝許諾回紇士兵大肆劫掠,雖然元帥廣平王盡力阻止也沒能挽回大局,回紇士兵之劫掠破壞甚至超過了安史叛軍,而且劫掠之後又不肯再盡心打仗,叛軍的根基河北之地並未能收復。叛軍內部雖然安祿山史思明相繼被兒子安慶緒和史朝義所殺,叛軍內部也是矛盾重重,這給了唐軍解決叛軍的機會。
此後朔方軍又幾次借用回紇軍,但與叛軍作戰的主力還是朔方軍。朔方軍首領僕固懷恩審時度勢,把矛頭對準叛軍中勢力較大的史朝義,拉攏河北地區的其他安史餘黨。僕固懷恩同意某些安史餘黨依附,任命其為節度使,重建河北藩鎮,在數月內很快孤立並消滅了史朝義叛軍,安史之亂就此平定。但河北藩鎮重建後到唐朝滅亡百餘年間一直保持獨立,為唐朝覆滅埋下了禍根。
參考文獻
《新唐書》、《資治通鑑》
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