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衝之,不足以事父母。”
(二)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已而已矣。”
(三)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
(四)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先王由於憐憫體 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 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 裡面運轉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 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裡面去 了,必然會產生驚棋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 的父母拉關係,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 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種驚懼問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 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 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 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人有 這四種發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端卻自認為不行的, 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 有這四種發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 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 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父母都成問題。
(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衝之,不足以事父母。”
(二)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已而已矣。”
(三)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
(四)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先王由於憐憫體 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憫體恤別人 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 裡面運轉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 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裡面去 了,必然會產生驚棋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 的父母拉關係,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 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種驚懼問情心理的。由此看來,沒 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 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發端;羞 恥心是義的發端;謙讓心是禮的發端;是非心是智的發端。人有 這四種發端,就像有四肢一樣。有了這四種發端卻自認為不行的, 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 有這四種發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 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 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父母都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