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聞異事兒
-
2 # TonyDeng
楚國最早自稱王,它自稱蠻夷(包括秦也是這樣),根本就不尿周禮的封建制度,本來不歸周王管轄,後來自願歸入中國罷了。《史記》記載那些誰誰誰誰是哪個三皇五帝后裔的屁話,不要當真。
-
3 # 我是阿嘛
因為楚國地處偏南 周天子管不了
所以他就自己稱王
當然也因為他是子爵
而其他四公為公爵 楚子不滿 遂自封之
這是有複雜的歷史的,
要知道,楚國在西周後期就已經強大,又因為遠離中原,周王室鞭長莫及,加上從西周中後期開始周王朝的國勢開始衰落。值得注意的是,最早稱王的諸侯國是夏商兩朝的勁敵,西周時的徐國,徐偃王的故事在古籍裡也有記載。當時處於淮河中下游,今天在江蘇省徐州附近的當年西周時的徐國,在西周周穆王時貿然稱王,並且向周王朝叫板,進攻周王朝。這個就是有名的徐偃王的故事,但是當時周王朝居然沒有能力去鎮壓遙遠的徐國,只能讓楚國派軍偷襲徐國的後方,最後楚國平定了徐國的動亂。因而楚國的勢力進一步加強。
在周厲王時,楚國就對自己低下的爵位耿耿於懷,楚國的爵位盡然是男爵,五個爵位等級裡最後面的一個。在西周滅亡不久,楚國就擅自稱王了。由於周王室此時已經泥菩薩一樣,連小小的鄭國也敢和周王室兵戎相見,甚至在戰場上要射箭要殺周王(周平王),周王室有多少威嚇力讓楚國對自己的稱王感到害怕呢?
加上楚國在西周末年就開始兼併周圍漢水流域的小國,在東周剛開始沒多久,楚國的地盤就已經很大了。連當年齊桓公率十幾國聯軍攻打楚國,也不敢貿然正式全面的和這個南方蠻夷開戰的打算。只是透過談判,讓楚國低頭服軟便點到位止了,至於中原諸侯國對楚國稱王的不滿史書上貌似沒有過多的筆墨,不過中原諸侯國都不承認楚國這個國家的諸侯國地位,在中原傳統意義上楚國就是一個還沒有開化的蠻夷落後部落罷了。
和楚國叫板最厲害的應該是晉國,但是晉國也從沒有拿楚國擅自稱王做過什麼文章。晉國和楚國之間長年的戰爭都是在第三國,利益的爭奪國家的地盤上打的,儘量讓本國不受戰火洗禮應該是一件很精明的事情。當時中原每個諸侯國心裡都有一筆帳,只要對方沒有在利益上有所觸動,能不開戰就不開戰。加上楚國地理位置有好,河流又多,易守難攻,諸侯國對楚國怕都來不及呢。
至於春秋五霸中另外4個為什麼不稱王,我覺得是受了春秋五霸中第一個霸主齊桓公的影響。他提出的尊周王室,攘外敵的口號,得到大部分諸侯國的支援。對於後來整個春秋時期的形勢走向也很有影響。所以中原形勢波詭雲譎的春秋時期,能不稱王老老實實承認周王朝對自己的爵位,承認周王室名義上對自己的領導地位,還是比較正統和保險的思想。
要提到的是春秋後期的江南地區的吳國和越國也都是稱王的。同樣沒有國家對他們的稱王有什麼不滿。同樣這兩個國家也沒有被中原視為諸侯國中的一個,不過因為地處偏遠,暴發戶性質的區域強國而已。
所以對於稱號,春秋時期的諸侯國都看得很輕了,諸侯國看重的是利益。急著稱王的楚國,吳國,越國,就好比以前鄉下來城裡哪裡都必定要穿得筆挺西裝,穿襯衫把所有紐扣都扣上一樣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