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永遠老K

    船隻在海上行駛時消失在視野中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受到海上環境影響,另一種是受到地球曲率影響。

    當受海上環境影響,如水霧、Sunny照射水面的反射等看不到遠方的船隻時,使用望遠鏡看,多數望遠鏡都有放大倍率,所以這時還可能看到船隻。

    目視或使用望遠鏡時,視線總是直的。當船隻已經運動到海平面以下時,受地球曲率影響,再好的望遠鏡也是看不到。

  • 2 # 有趣武漢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模糊。

    如果是船剛離開視線或者離開視線不久,在天氣狀況良好(無大霧、沒下雨)的情況下,透過望遠鏡是看的到船隻的。如果離開久了或者天氣狀況不好,受地球曲率限制,即便是透過望遠鏡也是看不到的。

    當然,透過望遠鏡能在多遠看到船隻,其實還跟望遠鏡本身因素、觀察者所處位置與海平面的距離、觀察者視力、以及空氣透明度有關。

    首先,空氣透明度是影響觀察距離的一重大影響因素,下霧、下大雨、空氣混濁、黃昏、黑夜等影響能見度的因素都是不利的,在排除不利影響的情況下,才能談“遠望鏡能否看到視線看不到的船隻”這個問題。

      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人的眼睛是可以看到無限遠的物體,只不過越遠的東西在眼睛裡所形成的像佔比小,超過眼分辨物體細節的能力即他辨率,眼睛就沒辦法看清了。夜晚,我們看到的浩瀚星空,都是與我們相距以“光年”為單位的距離,這就說明了眼睛可以看到無限遠的地方。

    同樣,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如果眼睛距離海平面越遠,即觀察的位置越高,所看到的距離也就越遠,這應該很好理解,所謂“登高望遠”就是這個意思。由於地球是圓形的,所以還存在著地球曲率這一影響視距的因素:地球曲率就是曲線的彎曲程度,這個用地球做參照物便是指地球半徑的倒數,即1/ 6371千米。站的地方越高,就能愈加減小這一影響因素,當然,其也不是無限減小的,地球畢竟是球體,即便站在宇宙中,也不可能看到與之相對的地球的背面。

    天氣晴朗時,一個人能看到大海的最遠距離S(單位:km)可用公式S的平方=16.88h來估計,其中h是眼睛離海平面的高度(單位:m).如果一個人站在岸邊觀察,當眼睛離海平面的高度是1.5m時,能看到 答:25.32KM. 如果登上一個觀望臺,當眼睛離海平面的高度是35m時,能看到多遠答:590.80KM 人的視力各有不同,正常人的視力,明視距離為625px,4km以外的景物不易看到,在大於500m時,對景物存在模糊的形象,距離縮短到250~270m時,能看清景物的輪廓,如要花木種類的識別則要縮短到幾十米之內。

    至於用望遠鏡能看多遠,其實真正的還是跟人的眼睛有關。前面說了,人眼是有他辨率極限的,即物體投影在視網膜上的影像佔比,相當於解析度。放大鏡只不過將物體放大了,將原本超出他辨率極限的物體影像變成了可辯的範圍內,因此能看清了而已。所以,理論上講,只要望遠鏡放大倍數足夠大、透光性好、鏡片質量好,可以看到無限遠。

  • 3 # 一心文玩1

    個人覺得是可以看得見的,因為在海上行駛的時候,因為海面和地球形狀以及海面光線的折射等,會讓人眼出現盲區,我認為運用望遠鏡等裝置是可以看的更遠的,但是如果時間過長,距離過遠還是看不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書】有關於秦始皇或漢武帝或唐太宗的言情小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