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讀書養氣是怎樣一種理論?有具體的例子嗎?不吝賜教,謝謝。
9
回覆列表
  • 1 # 只是太聰明

    關於這個問題我做一下個人理解。

    所謂讀書養氣,更多的是思想上的提升,氣質上的提升。

    你所說的氣我想應該不是內功一類的吧。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

    其實是一個人讀書多了,明事理,懂抉擇,潔身自好,慎獨,規範自己的日常行為。

    當然,人人非君子。

    讀書更多的是讓我明白一些事情,少走一些彎路,少犯錯誤。

    我想如果能很好的處理生活的所遇到的困難和雜務,並且自身的修養提升,那麼這個人無論是精神世界,還是外在肯定會變得更加耀眼,生活也會改變。

  • 2 # 亂則直之

    首先給“氣”一個具體的定義:氣是一個人精神狀態的外現

    曾國藩在《冰鑑》中說:“人以氣為主,於內為精神,於外為氣色。”,而讀書正是豐富精神的一種途徑。

    一個人的處事態度、情性、志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外現的精神面貌,顯現出不同的特質。

    據說周朝軍隊進入朝歌時,商容與商人一同觀看。

    見畢公到來,商人紛紛說:這大概就是我們的新君主吧!

    商容表示反對:他雖然面色威嚴,卻略顯急躁,不像是人君。

    此時商人們又見到了姜子牙,紛紛說:這應該就是我們的君主了!

    商容再次反對:他的氣勢如虎如鷹,應該是率軍之人。

    而後人們又見到了周公旦,又紛紛說:這一定是我們的君主了!

    商容說:也不是,他的面色欣喜,志向是去除賊人,這不是君主,而是大周的相國。

    最後,周武王出現了,百姓們又說:這下總該是我們的君王了吧?

    商容說:是的,他的氣度平和,不以惡怒,不以善喜,正是君王的氣派啊!

    商容透過他們的氣色,去判斷他們的職位,正是因為人們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會養成一定的特質,從而顯露於外,這就是所謂的氣了。

    而讀書也分門類,也會養成不同的特質。所以培根在《談讀書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正是讀書養氣最好的詮釋。

  • 3 # 莫忘初心242650426

    讀書是可以養氣的。此氣非彼氣,是不可等同混淆的。詩書經倫滿腹者,就是精神食糧豐富者。人會十分有精神,有氣質,有氣場的。精氣神產生的強大力量,會使人們的內心世界十分充實的。精神力量可以轉化成為物質財富的。

    然而,這種精神力量所形成的氣息,也有可能促使身體內物質的氣流有所變化的,是具有某些間接的影響作用的。但是,如果身體健康原因引起的上氣不接下氣,或者缺氧情況下的呼吸困難,是需要及時看醫生的。如果有人錯誤的下結論,讓這種情況下的人們去讀書養氣,就大錯特錯了,是在誤導患者的草菅人命,是與謀害別人沒有多大區別的。

    精神的問題可以依靠精神的方法去解決,是沒有錯的。心理壓力緩釋的,疏導引導開通的,透過勾通交流,以吐為快,是可以緩解或者徹底解決問題的。身體健康發生的一些狀況,只有看醫生了。對症下藥,因病施治,急病急治,小病小治,內外科的,中西醫的綜合治療,才可以使患者全愈。有病亂投醫投錯醫是一大忌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光滑的黑板上,將粉筆顏色塗得很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