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興師動眾”中的興是派遣發動的意思,和其他三個詞語中的“興”不同。

    “看的興起”是指故事精彩,讓人提起了興致。這裡的“興”是名詞,興致、興趣的意思。

    “興味盎然”中的“興”也是名詞,是指很有興趣的樣子。

    “興高采烈”中的“興”和“採”都是名詞,興高采烈是興致高漲,精神飽滿。

    “興師動眾”中的“興”是動詞,“興師”和“動眾”是相同的意思,二者並列表示加強語氣,這裡是發動軍隊進行討伐,也可以指在氣勢上進行壓迫。

    “興師動眾”中的“興”讀一聲,而其他三個“興”讀四聲。

    擴充套件資料:

    一、“興師動眾”典故:

    戰國時期,魏國西河太守吳起與魏武侯魏擊談論怎樣才能做到戰無不勝,吳起就用兵經驗發表看法,君主要倚仗:將軍在戰場發號施令軍士願意聽從,將軍興師動眾作戰,士卒願意出征,到了戰場,士兵不怕死,要獎罰分明。

    二、“興高采烈”的歷史故事:

    劉勰《文心雕龍》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晉之間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風度翩翩,文才超群,當時便有許多人傾慕他。稽康一生寫了不少詩和論文。他在詩中曾一再提到環境的險惡。

    “鳥盡良弓藏,謀極身心危,吉凶雖在己,世路多險峨。”這些詩句對當時的現實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論文,則觀點鮮明,論點集中,具有根強的論辯力,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揭露和對禮法之士的批判。

    如他在《養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慾”,批判士族中的人過著“聲色是耽”的縱慾生活,尤其對又想長壽又要享樂這類人的心理刻畫更是特別精采。他說,這類人“欲之患其得,得之懼其失,苟患失之所不至矣。

    在上何得不驕,持滿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苟,得之何得不失那!”稽康就是這樣,把魏晉士大夫那種得失急聚、生死無常所產生的極為貪婪的變態心理一語破的,刻劃得淋漓盡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鄭源到底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