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人老楊89614315
-
2 # 電力貓
復齒鼯鼠(學名:Trogopterus xanthipes)也叫橙足鼯鼠、黃足鼯鼠、寒號鳥、寒號蟲、寒搭拉蟲,是齧齒類動物。形態體型中等,略比紅腹松鼠大,體重300~400克,體長300一340毫米,尾稍扁,與身體等長,後足長40一48毫米,耳長30一35毫米。頭圓眼大,吻部短,耳彀發達圓寬。
毛色
復齒鼯鼠耳基部有長而軟的顯著毛叢,背毛基部淡灰黑色,上部淡黃色,尖端呈黑色。頸背部黃色比背部明顯,腹部毛呈灰白色,具淡橙色毛尖,飛膜色與腹面同,唯邊緣為灰白色,可清楚地看出背腹的分界。尾背面色與體背部相近,但較淺,尾端黑色,尾腹面除尾基的毛稍為淺黃外,其餘毛梢皆呈黑色,形成一縱紋直至尾端。眼眶四周成黑圈。
頭骨
吻短,鼻骨前覓後窄。眼眶中央、額骨前部凹陷,後部略隆起。眶上突發達呈銳角。眼眶中央、額骨前部凹陷,後部略隆起。眶上突發達呈銳角。顴弓發達位低,幾乎與牙齒為同一平面。眶上突後顳嵴至頂骨後端左右接近癒合。顎孔細長,位於上頜骨與前頜骨交接縫之前。聽泡圓而明顯。上頜骨顴突前圍繞神經孔有一突起。
牙齒
門齒較弱,呈淡黃色。兩個上前臼齒,第1個很小,隱於大的第2個上前臼齒內側,3個上臼齒幾乎相等,但均小於第2個上前臼齒。除第1上前臼齒外,第2上前臼齒和3個上臼齒的齒冠面具複雜琺琅質凹褶及橫脊毛色。
分佈於中國的河北、吉林、山西、陝西、甘肅、湖北、四川、雲南、貴州、西藏和青海等地。每年繁殖1次。12月下旬至1月為發情期。從發情到交配需4~6天。妊娠期74~82天(約為3個半月),每胎通常1—2仔,偶爾有3—4仔。初生幼仔體長30—50毫米,體重20—80克,全身裸露;5天后始長出稀毛,20~30天開始睜眼;45天毛長全,體重約100克;90天左右能出窩吃植物的葉;90~120天斷奶,體重可達160克。幼鼠到90天換好胎毛。2歲以上者春秋季換毛2次,先由頭部向後脫換。壽命達10年以上。以側柏、油松的樹葉、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為主要食物,也採食其他植物的葉、皮和果。吃食時用前足抱食物,後足站立不動。此動物晝伏夜出,性情孤僻,喜安靜。一般一洞一鼠獨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鼯鼠活動起來動作靈敏,夜間活動,晚上有時可以聽到“哩——嘟羅——嘟羅”的叫聲。月夜特別活躍,拂曉前返回洞巢。活動時攀爬與滑翔交替,以清晨和黃昏時活動頻繁。白天隱匿巢內睡覺,傍晚出巢,從洞口滑翔至樹上覓食。滑翔最遠可達200 m。頭部向外,尾負於背,遮向頭部,或將尾墊於腹下,呈蜷臥姿式。鼯鼠素有“千里覓食一處屙”的習性,即不管到多遠的地方覓食,大小便總是回來排洩在一個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內
回覆列表
記得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上學過一篇叫做《寒號鳥》的文章,老楊一直認為它是一種鳥,直到去年的時候,也忘記了在什麼雜誌上偶然看到了對它的介紹。老楊當時簡直就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後來還特意去網上查了一下,現在你看一下上面的圖片,它就是“寒號鳥”。屬於齧齒類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