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閉家鎖的紅楓
-
2 # 卡扎拉
清朝末期的新軍最為代表的也就是就是北洋軍了。北洋軍,甲午戰爭之後,清朝為了彌補戰爭損失著手建立一批新式陸軍。其原則上屬於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管轄,稱北洋六鎮。由鳳山、王英楷、段祺瑞、吳鳳嶺、吳長純、王士珍依次任第1鎮至第6鎮統制,共7萬多人。
(上圖為北洋新軍正在操作馬克沁機槍)
那麼北洋新軍的戰鬥力如何呢?
首先,北洋新軍擁有的火炮為步兵野戰炮、炮兵野戰炮和野戰重炮、山炮,步兵裝備了11毫米口徑的後裝單發和連發毛瑟槍1萬支、7.9毫米口徑的後發毛瑟槍、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槍、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騎槍,還有軍官用6輪連發左輪手槍 和少量的溫徹斯特、哈齊開斯等步槍與騎槍。從準備上面來看,北洋軍隊可謂裝備精良。那麼,北洋軍隊的戰績如何呢?首先,1911年,在武昌將革命黨打得落花流水。然後,又在1915年的雲南護國軍起義中將護國軍打敗。又在1917年將湖南的護法軍打敗等等。也可以看出袁世凱領導下的北洋新軍可謂是一支強悍的軍隊。
(上圖為北洋新軍正在操練)
正好手裡有一份論文《晚清“新式”陸軍戰力之異域表徵-----以法國軍人報告審視1900年中國參戰陸軍》,
1900年發生了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在這過程中聯軍與中國的“新式”陸軍發生了衝突,聯軍中的法軍總司令弗賴將軍對當時的中國陸軍的表現,出了一份全面的評估報告。
法華人報告裡,主要針對當時的武衛軍,總兵力約57000人,其中騎兵有5000人,炮兵一小隊,總指揮是榮祿,主要將領為袁世凱(未參戰),聶士成,董福祥,宋慶等。
法華人對參戰的中國步兵,炮兵,騎兵的表現,做了具體分析:
步兵:他們都是些不知疲倦計程車兵,而且體能充沛,身手敏捷,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守軍規,同時他們非常勇敢,在1900年7月4日到11日天津火車站的戰鬥中,他們以分隊形式向駐守天津火車站的聯軍發起了一次次大膽的衝鋒,一度升至逼近到距離聯軍防守陣地150米到200米的位置。當處於不利時,他們表現得很頑強。。。。在沒有接到撤退命令的情況下,即使已深陷絕境,然而中國軍隊的一些指揮官和恆多士兵仍會堅守陣地,直至戰死。1900年8月16日的北塘之戰就是一明證。“
但步兵也有缺陷,比如”步槍射擊水平很成問題,大多數士兵之前沒有經過系統而嚴格的訓練。
其次是指揮:無論是低階還是高階軍官,對如何實現大兵團作戰和相關武器配合,如何調派援軍和組織預備隊,還有如何在受到多面夾攻時安排合理的撤退路線等諸多方面可以說毫無經驗。
法華人對中國炮兵的評價極高,認為其中一些人表現非常出色,明顯受到了西方軍事教官的精心培訓。
但最差的是騎兵。
當中國騎兵與聯軍遭遇時,有感於後者的巨大壓力,往往會立即選擇撤退或者逃跑,雖然他們的馬匹不高大,但更為強壯而耐力好,可中國騎兵面對戰鬥仍然是避之不及。
其實對上述表現我個人有個分析:步兵和炮兵都是沒地位的窮人和漢人幹活居多,而在清朝能當輕鬆又威風的騎兵的,肯定多半是家世好的滿人或者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