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從生物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上來說並非貶義,無“不道德”之說。自私是人之本性,我們的遺傳基因要求我們自私。那些沒有“自私”的人類無法延續他們的基因。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很“自私”。自私在生物學上來說並非貶義,甚至偏激點說“自私”可以用於解釋絕大部分的生物行為。也許您要問那麼難道我們總聽到的有關於因為“愛情”/“親情”所做出的犧牲還是“自私”?難道那些無關利益的幫助行為/慈善活動也是“自私”?是的。因為自私是有層次的,有分別的。這個需要說一下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自私”從生物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上來說並非貶義,無“不道德”之說。自私是人之本性,我們的遺傳基因要求我們自私。那些沒有“自私”的人類無法延續他們的基因。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很“自私”。自私在生物學上來說並非貶義,甚至偏激點說“自私”可以用於解釋絕大部分的生物行為。也許您要問那麼難道我們總聽到的有關於因為“愛情”/“親情”所做出的犧牲還是“自私”?難道那些無關利益的幫助行為/慈善活動也是“自私”?是的。因為自私是有層次的,有分別的。這個需要說一下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1) 五種需要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 (2) 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 (3)五種需要可以分為高低兩級,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屬於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透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階需要,他們是透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無止境的。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佔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4)馬斯洛和其他的行為科學家都認為,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在不發達國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而高階需要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小;而在發達國家,則剛好相反。在同一國家不同時期,人們的需要層次會隨著生產水平的變化而變化。1:人生而自私,如果連食物都沒有,“易子而食”的現象就會發生。 在閉塞的環境下,亂倫行為會被認可。 因為人最低的生理需求需要滿足。2:有吃的/能繁殖後,人的自私會使人追求其生命及財產的安全。 所以在“紅色”“白色”的威脅下,會有朋友間/親人間/愛人間的背棄/反叛/迫害。 蘇聯“斯大林”時期,夫妻間/親子間/朋友間的相互汙衊/背叛並不是少發事件。 (當然會有為他人“犧牲”的事件,但其實這種行為的底層驅使仍是“自私”,其追求的不是低層次的生理滿足,而是其他。)3:當初級階段的需求被滿足,人才會於“自私”的推動下去追求“歸屬”與“尊重”。 貧賤夫妻百事哀是因為低階段的需求未滿,而有錢便變化則是因為其追求已經改變。4:為什麼會有人做“慈善”事業?因為自私迫使其追求高階段的需求滿足/追求自我的超越。 這也是為何越富裕的人越願意幫助別人。注意,個個階段階段並非無法跳躍。所以會有社會底層人士去捐款/獻血,即使其低階段的需求並不未被滿足,其生物本質“自私”仍促使其追求“社會需要”這中層需求的滿足。所以,這位朋友“自私”從生物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上來說並非貶義,無“不道德”之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