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zzpo18

      書中寫的就是拉斯科利尼科夫的犯 罪,以及犯 罪後的逃避懲罰,受到懲罰,無論是良心上的還是法 律上的,最終走向救贖  “罪”是全書的開頭,僅佔一章,從第二章到第六章和尾聲,作家寫的全是“罰”。  “罪”:作家以相當大篇幅寫“罪”的動機和“罪”的準備。對罪的膽怯,使他時而打消念頭,但是,自己的貧困生活和觸目皆是的社會不公,被逼的犯罪和冠冕堂皇的犯罪又不斷推動這個動機。作家細緻地寫出了主人公作案動機發展演變的一切細枝末節,其細緻的程度在文學史上是罕見的。由於作家切身的貧困經驗和苦役經歷,其描寫能使讀者十分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情緒壓抑、精神恍惚等各種心理狀態。在種種動機的推動下,拉斯柯里尼科夫終於抄起斧子殺死了貪婪無恥、盤剝別人的阿廖娜,整整一章,作家詳細地描寫了殺人的全過程和殺人後的躲藏。這樣殘酷的場面,在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其描寫效果格外逼真,甚至能引起讀者的某種生理反應,讓人噁心,讓人驚魂難定。這既是現實主義的偉大筆法,又是後來現代主義文學專門刻劃惡的寫作特徵的鼻祖。  “罰”:A、逃避懲罰。拉斯柯里尼科夫殺人之後,很快被列為重要嫌疑人,然而,他一方面把罪證掩蓋得乾乾淨淨,另一方面利用反偵察的知識,與此案偵察員周旋,一次次度過險關,最後,案情突變,另有人自首,承認是此案的元兇。然而,拉斯柯里尼科夫心裡一直明知自己才是此案的真正凶手。  B、 罰的含義。犯罪之後,拉斯柯里尼科夫從精神到肉體從未間斷過“罪”的折磨,擺在他面前的有兩條路,要麼證明殺人是一種對抗不公平社會的合理行動,要麼承認罪惡,接受懲罰。這種思考的折磨比偵察員的盤問要沉重得多。與偵察員周旋,甚至有一種鬥智的愉快,而與心靈問題爭論卻讓他精神崩潰。除了精神上的折磨外,罰還指自首後的服刑。  C、 罰導向救贖。索尼婭遭受商人盧仁陷害,她更有理由否定社會、否定法律、否定道德、否定良心、否定上帝,果真如此,拉斯柯里尼科夫便有了一個佐證,認為自己的殺人是合理的。但是,索尼婭在命運的不斷打擊下,仍然堅持信念,堅信天理不滅。索尼婭的選擇讓拉斯柯里尼科夫徹底繳械,於是他向索尼婭坦白自己的罪行,在索尼婭的鼓勵下,他又在廣場向社會、向人群承認自己的罪行,然後去自首,去服刑。從向索尼婭一人認罪,到向廣場上的眾人認罪,拉斯柯里尼科夫的靈魂終於擺脫煎熬,從而走向瞭解脫和救贖。  總之,在小說的罪,不是指有罪惡的念頭之類的,而是指確實有殺人的行為。拉斯柯尼科夫殺人的一個動機是生活所迫,更大的動機是想當超人,一種革命的思想、理由。罰是良心對人的真正的譴責;以及重重矛盾在索尼婭的“愛”中得以解決,讓主人公重新皈依上帝,完成了從罪到罰到救贖的全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鮮冰袋怎樣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