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66959479642

    吳王恪即李恪(?—653年二月初二),中國唐朝太宗第三子。 李初被封為長沙王,不久進封漢王,貞觀二年改封為蜀王,但未前往封地。後唐太宗任命其為齊州都督,命其赴任。貞觀十年,改封為吳王、安州都督。李恪文武雙全,深得唐太宗喜愛,李承乾被廢后一度欲立之為太子,後為長孫無忌諫止。 唐高宗即位後,長孫無忌專權,因忌憚李恪,於永徽四年以涉及房遺愛、高陽公主謀反案為名將李恪處死,將其四個兒子李仁、李瑋、李琨、李璄流放嶺南。 唐高宗顯慶五年追封為鬱林王,唐中宗神龍初年,贈司空,備禮改葬。 高陽公主,唐太宗愛女。公主約貞觀初年生人,《新唐書》稱唐太宗第十七女,母不明。約貞觀中期下嫁房玄齡次子房遺愛。高陽房遺愛拜駙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騎常侍。唐高宗永徽初年晉封高陽長公主,永徽四年因謀反罪賜自盡不得陪葬昭陵,諸子配流嶺表。唐顯慶年間追封合浦公主。參與永徽四年皇室謀反案被賜死而成為唐太宗諸位公主最有名的一位。

  • 2 # 使用者5443769950533

    李恪與高陽公主為同父異母兄妹,同因荊王李元景謀反案而死。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愛女,母不詳。公主深得太宗鍾心,嫁與名臣房玄齡之子房遺愛,恃寵嬌縱。永徽四年,公主欲奪房遺愛兄長房遺直所繼承的爵位,誣告其對自己無禮。經長孫無忌審理,公主與房遺愛意圖擁立荊王李元景謀反事洩,唐高宗賜其自盡。

    李恪,字厶,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縣)。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排行第三。永徽二年,加授太子太師。拜安州都督。永徽四年,牽連房遺愛謀反之案,為太尉長孫無忌所害,以國公之禮,葬於高陽原。

    擴充套件資料:

    《大唐情史》中高陽公主是皇上的女兒,生活在後宮中的她不愁吃不愁穿,但到了婚嫁的年齡高陽公主漸漸地發現父皇並不是真心實意的愛自己,反而自己成了父皇籠絡權臣的籌碼,這時高陽公主才體會到生活在後宮的身不由己。

    嚮往感情自由的高陽公主一生中經歷了很多的人,而她對愛的選擇中看似很隨意但實則卻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思想觀念,李恪是高陽公主從小一起玩兒到的哥哥,對於高陽公主來說李恪是看著自己長大,在生活中李恪給予了高陽公主很多的關愛,也教會了她在為人處事應該如何明辨是非。

    可以說李恪溫暖了高陽公主的前半段時光。雖然高陽公主明知李恪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但出於對這一點的不在乎,高陽公主還是對他表達了自己的愛意。

    那麼看似一段美好的戀情就要紮根時,李恪卻因事而走拒絕了高陽公主,隨後高陽公主便忽然間喜歡上了辯機,更是不顧一切的選擇了和辯機圓房。

    高陽公主愛李恪是不假,但畢竟李恪走的時候拒絕了自己兩次,本來就很希望得到戀愛自由的高陽公主忍受不了孤獨感而最終選擇了動搖,這個動搖並不是高陽公主的錯,只是她早已受不了自己的感情被束縛也受不了愛的人遠離。

    高陽公主追求的愛情就是人和心都要陪伴著自己,缺一不可。從她放棄李恪而忽然選擇辯機來看,其實也表明著高陽公主很希望有人能理解她在後宮中的壓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名天天熬夜的醫學科研狗,有什麼真正有效的保健品或補品來補充體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