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嗜幻ZD

    今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面世150週年。陀氏的小說,素來以複雜深刻著稱,就連人物的姓名也飽含深意。

    為自己的創造物賦予恰當的姓名,原本就是一切作家的本能和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詳解了《罪與罰》的“人名詩學”,文中的俄文姓名用拉丁字母轉寫,以便讀者拼讀。 對不少中國讀者而言,閱讀俄羅斯文學,尤其俄羅斯長篇小說的第一個障礙便是人物無窮無盡又千變萬化的名字。這個障礙其實並不難越過:一些必要的註釋、一張印有人物姓名錶的書籤——總之,譯者和編輯的細心、體貼足以幫助讀者渡過這個難關。更大的困難依然來自語言:在沒有原文知識的讀者眼中,作品人物的名字只是一連串拗口的音素,可深謀遠慮的大作家們卻從不會隨隨便便地為自己的人物起名,這些名字淺則能暴露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揭示其族裔、職業、性格特徵,表明作者對人物的態度,深則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是理解人物形象乃至整部作品主旨的一把鑰匙。 在中國文學中,為人物姓名賦予文學性的往往是名、字或綽號,因為姓只能在給定範圍中選擇,而起名則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而在一神教傳統影響下的俄羅斯,情況恰恰相反:名和父稱往往只能從為數不多的幾打基督教教名中選取,姓卻不受太多限制,可隨意杜撰。 在俄羅斯的“人名詩人”中,列夫·托爾斯泰算是中規中矩、老老實實的代表,他主人公的人名往往只是人物原型名字的簡單變體

    如保爾康斯基(Bolkonskiy)就是從其原型沃爾康斯基(Volkonskiy)微調後得來,而從列文的名字中也能看出其原型就是托爾斯泰自己(列夫Lev 小名廖瓦L va 名變姓得廖文L vin 列文Levin)。而另一些人則不滿足於這種簡單變化,18世紀的喜劇詩人常愛為主人公杜撰一些諷喻性很強的姓,比如在馮維辛的《紈絝少年》中,反面人物叫普羅斯塔科夫(Prostakov,憨人)、斯科濟寧(Skotinin,牲畜),正面人物則都是普拉夫金(Pravdin,真話)、斯塔羅杜姆(Starodum,老而智)等,人物形象可謂一目瞭然。果戈理將這種傳統發揚光大,據說當時的人們在讀他的喜劇劇本時,一讀到人名就會開始捧腹大笑。陀思妥耶夫斯基繼承且大大深化了這一傳統,可謂是這一派中的登峰造極者。下面我們以《罪與罰》中一些人物的姓名為例,管窺一下陀氏“人名詩學”的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藥店裡的售藥人員主要需掌握什麼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