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9452348324

    這是個習慣啊,有這種可能:

    挑食,只吃整份食物中最好的一部分,即使都不差也要從中再挑出相對好的一部分。可能源於家中長輩的溺愛,在家裡吃飯也是優先選擇最好的部分;也可能極端相反,過往很少吃到食物最好的部分,自我補償行為。

    拿自己說吧,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讓我不剩飯菜,不是考慮到有人吃不飽多高尚,而是因為這些都是錢買來的,浪費(錢)不值得。

    後來就變成了習慣。剩少逼自己吃完,剩多一定要打包。

    朋友印象中,我特別能吃,和我出來吃飯從來不會有剩飯。曾經解釋過原因是不喜剩飯,直到現在,依舊被絕大多數人預設飯量大,我沒必要再做解釋,他們和我童年經歷不盡相同,對此事的看法也是會按照自己的經歷判斷。能夠理解他人的畢竟是少數。

    以前看公益廣告,乾涸開裂的土地,缺水地區的孩子喝不上水,公用水龍頭貼的都是標語,勸導我們節約用水。這和我的習慣不謀而合,我更堅定地認為節約是有必要的好習慣。

    後來看得多了,也知道我的節約幾乎不可能用來幫助別人,缺水地區照樣缺水,大多是地理位置決定的,拯救他們靠的不是我個人的節約,這個廣告的意義是讓更多人做力所能及正確的事,即使事情的真相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樣有因果關係。

    只是那個時候我打心底討厭剩飯剩菜,也沒有辦法理解剩飯是因為自己的感受(或者健康)比節約更重要。我認為,自己的感受是可以適當忽略的,特別是我會根據自己的量選擇飯菜,每一步都在杜絕浪費,這些已成習慣,對我來說十分輕鬆。

    但是當我見到越多其他不同成長經歷的人,我越能理解一件事:有很多人和我的思考方式不同。對他們來說,順從自己的習慣選擇飯菜(避免吃不好習慣多點,或者更重視自己的喜好和感受,吃不完時就立刻停止)也是最輕鬆的。

    堅持自己的一貫認知,是人的本能,否定過去是很困難的。除了多讀書多看新聞,就只有親身經歷那些打破自己認知的事情了。

    說句題外話,我的價值觀隨著發現認知和事實不符逐漸有所改變,我的精力有限,儘量改變影響到我正常生活的錯誤觀念,保留沒有影響的小習慣。

    現階段我認為正確並按照做的是:儘量理解其他和我想法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去對待。

    (我的底線是對我有惡意或者做出傷害我的事情)沒有觸及我底線的人,我儘量理解、尊重他,即使他部分習慣和我不同,我不會表現出來。每個人有好的一面,只看缺點不利於相處。當然,如果他能理解我,大機率和他是關係很好的朋友了。

    如果浪費食物是你十分看不慣的一點,你可以選擇遠離浪費食物的人,浪費食物在現階段社會不是罪大惡極的事,想說服、改變他們很難,甚至比改變他就餐地點關於浪費食物的制度規定還要難。

    理解他人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你會發現幾乎所有事情都可以想的通(不代表承認他們行為正確)。雖然也許會累,現實世界裡你可以表現的低調謙遜,但是在心裡和知乎上你可以這麼說: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雞→_→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質量下限分別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