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轉身巴黎那場雨季

    可能每個人都不一樣吧。有遺憾,有平靜,有無奈,有爭扎,有解脫。人的死法有很多種,有的人睡一覺就死了,就像做夢一樣。誰也不知道哪天會離開,所以要坦蕩有意義的過好每一天,拿的起放的下,離開的時候才不會有遺憾。

  • 2 # 名字已線上

    此話題涉及“死亡”可能會有一些沉重,但是又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呢!奧古斯丁說:“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只有死是確定的。

    在自己的啼哭中,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又在別人的哭聲裡離開這個世界。在你活著的時候,死亡那是別人的事。當你需要獨自面對的時候,就成了自己的事。可偏偏沒有人可以留下這人生最後一瞬的一點點經驗和經歷。科學家也曾經試圖去破解這一難題,但得到的結果也都是些沒落兩可的結論,比如“靈魂飄飛起來、看到醫生在搶救自己”,又比如“自己進入一個絢爛空間,見到以前故去的親人”等等,而沒有提及自己的此時的心態如何。因此,對於死前何種心態,尚無準確的回答。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如果換一種提法是否會更契合實際呢?那就是:我們要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死亡的降臨?由此是不是能更好的找出答案或具有更現實的意義呢?死亡是來自人心裡最深的恐怖。悲觀的人認為人類時時刻刻面對著死亡,既然死亡無可避免,就會產生及時行樂不思進取的思想,甚至在庸庸碌碌中過完自己的一生。我不能說這不是一種人生的活法,但是從社會和人生的角度看,確實沒有多大的意義。

    貧窮的人說:只見活人受苦,哪見死人受罪。可見這是一種對死亡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某些富有的人認為“我賺了這麼多錢,我還沒有享受足夠多的榮華富貴”,在死亡面前可能表現出更多的是留戀、牽掛、無可奈何的態度。而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死亡面前反而更容易坦然接受,他們認為死亡不過是自然規律,是自己換了一個更好的地方重生,面對死亡表現出更從容的態度。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經笑看生死,在他臨死前他說過一段話:“現在我該走了,我去赴死,你們去繼續生活,誰也不知道我們之中誰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也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莊子是中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在《至樂》中記載: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此為先賢智者對待死亡的態度。

    做為芸芸眾生,我們可能終其一生也難以達到這樣的人生高度。個人以為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生命的不易,不做危害別人的事,多做有益於這個世界的事。更好的活著是為了更好的死。在死亡來臨之際,我們泰然處之、安靜平和,並以此心態去迎接生命的剎那昇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陰陽師》存在號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