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洗滌:將鮮紅紅薯放在盛有清水的木桶、水泥池或缸內,用人工清洗.洗好後,在噴水籠頭下衝洗,再瀝去餘水. (2)破碎:將洗淨的鮮薯用人工或破碎機破碎成約2釐米見方的碎塊. (3)磨碎:將鮮紅薯碎塊送入石磨或金鋼砂磨加水磨成薯糊(鮮薯的重量和加水量之比為1:3)為了使澱粉容易沉澱,可在磨碎時加入少量石灰水(100毫升水中加灰0.35公斤). (4)過濾:將薯漿倒入用細砂布做的吊包內(80目以上)向缸內過濾,邊過濾邊加清水,直到把澱粉濾淨(濾下的是清水)為止.然後,除上吊包內的薯渣,再加入新的薯漿繼續過濾,待濾下的薯漿佔缸容積的80%時,再向其他缸裡過濾. (5)兌漿:將過濾得到的澱粉乳倒入沉澱缸中,隨即按比例加入大漿和水調整澱粉乳的酸度和濃度,用木棒充分攪拌後,使其靜置沉澱.加入大漿的量為澱粉乳量的1/50,此時澱粉乳的PH值在5以以上.若氣溫高,發酵快,大漿用量可酌量減少. (6)撇缸:兌漿靜置沉澱完成後,即可進行撇缸,將上層汁液用瓢取出或由缸的開口處放出,留在缸底層的為澱粉. (7)坐缸:在撇缸拍,底層的澱粉中仍含有一定量的雜質,因此須進—步透過水洗的方法將雜質排去.注入清水時,不停地攪拌使再成澱粉乳,然後靜置沉澱.在沉澱的過程中,起酸漿發酵作用,故稱坐缸.坐缸溫度為20℃左右,在冬季必須保溫或加熱水混合.坐缸發酵必須發透.在發酵過程中應適當地攪拌,促使發酵完成.一般坐缸時間為24小時左右,夏季時相應縮短時間.發酵完畢澱粉沉澱. (8)撇漿:坐缸所發生的酸漿稱為大漿.撇漿即是將上層酸漿撇出作為兌漿用. (9)過篩:撇漿後的粗澱粉含雜質較多,必須過一次篩,將粗澱粉置於120目細篩.加水1:1稀釋進行過篩.篩下物為澱粉,轉入小缸. (10)小缸:過篩後的澱粉,仍含有少量雜質,注入清水洗滌,然後靜置沉澱,約需24小時,此時應防止出現發酵現象. (11)起粉:沉澱完畢後,上層液體稱為小漿,取出後可與大漿配合使用,或作為磨碎用水.撇出小漿後,用鐵鏟將缸內澱粉取出. (12)吊包:剷出的澱粉,一般含水量為50--60%.乾燥前先置於乾淨的白布中,懸掛起來脫水(約需6小時),待澱粉幹固,即可進行乾燥處理. (13)乾燥:脫水後的澱粉,從布包中取山,切成小片或小塊放在盤中,置於日光下晾曬,並隨時翻動,不斷棄碎粉塊,曬乾斤在槽內碾碎,過篩後即可包裝.溼澱粉也可置於烘房烘乾到含水量14%以下,然後粉碎、過篩、包裝.
(1)原料洗滌:將鮮紅紅薯放在盛有清水的木桶、水泥池或缸內,用人工清洗.洗好後,在噴水籠頭下衝洗,再瀝去餘水. (2)破碎:將洗淨的鮮薯用人工或破碎機破碎成約2釐米見方的碎塊. (3)磨碎:將鮮紅薯碎塊送入石磨或金鋼砂磨加水磨成薯糊(鮮薯的重量和加水量之比為1:3)為了使澱粉容易沉澱,可在磨碎時加入少量石灰水(100毫升水中加灰0.35公斤). (4)過濾:將薯漿倒入用細砂布做的吊包內(80目以上)向缸內過濾,邊過濾邊加清水,直到把澱粉濾淨(濾下的是清水)為止.然後,除上吊包內的薯渣,再加入新的薯漿繼續過濾,待濾下的薯漿佔缸容積的80%時,再向其他缸裡過濾. (5)兌漿:將過濾得到的澱粉乳倒入沉澱缸中,隨即按比例加入大漿和水調整澱粉乳的酸度和濃度,用木棒充分攪拌後,使其靜置沉澱.加入大漿的量為澱粉乳量的1/50,此時澱粉乳的PH值在5以以上.若氣溫高,發酵快,大漿用量可酌量減少. (6)撇缸:兌漿靜置沉澱完成後,即可進行撇缸,將上層汁液用瓢取出或由缸的開口處放出,留在缸底層的為澱粉. (7)坐缸:在撇缸拍,底層的澱粉中仍含有一定量的雜質,因此須進—步透過水洗的方法將雜質排去.注入清水時,不停地攪拌使再成澱粉乳,然後靜置沉澱.在沉澱的過程中,起酸漿發酵作用,故稱坐缸.坐缸溫度為20℃左右,在冬季必須保溫或加熱水混合.坐缸發酵必須發透.在發酵過程中應適當地攪拌,促使發酵完成.一般坐缸時間為24小時左右,夏季時相應縮短時間.發酵完畢澱粉沉澱. (8)撇漿:坐缸所發生的酸漿稱為大漿.撇漿即是將上層酸漿撇出作為兌漿用. (9)過篩:撇漿後的粗澱粉含雜質較多,必須過一次篩,將粗澱粉置於120目細篩.加水1:1稀釋進行過篩.篩下物為澱粉,轉入小缸. (10)小缸:過篩後的澱粉,仍含有少量雜質,注入清水洗滌,然後靜置沉澱,約需24小時,此時應防止出現發酵現象. (11)起粉:沉澱完畢後,上層液體稱為小漿,取出後可與大漿配合使用,或作為磨碎用水.撇出小漿後,用鐵鏟將缸內澱粉取出. (12)吊包:剷出的澱粉,一般含水量為50--60%.乾燥前先置於乾淨的白布中,懸掛起來脫水(約需6小時),待澱粉幹固,即可進行乾燥處理. (13)乾燥:脫水後的澱粉,從布包中取山,切成小片或小塊放在盤中,置於日光下晾曬,並隨時翻動,不斷棄碎粉塊,曬乾斤在槽內碾碎,過篩後即可包裝.溼澱粉也可置於烘房烘乾到含水量14%以下,然後粉碎、過篩、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