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墨無事喝茶

    小說、戲劇中,中狀元都被封為八府巡按,這只是民間藝術的演繹。實際歷史中,既沒有“八府巡按”這個官職,中狀元被封的職位也遠遠沒有這麼風光。

    八府巡按只是戲曲上的官職,在明朝都察院下倒是有十三省巡按一職,全稱為巡按御史,正七品,《明史》記載:“北直隸二人,南直隸三人,宣大一人,遼東一人,甘肅一人,十三省各一人。”到了清朝,據《清史稿》記載,清初沿明制,設都察院,下有十五道監察御史。順治初,又有巡按御史,每省各一人,順治以後逐漸廢除,改為十三科道,而每省中設分巡道一職,即俗稱道臺,正四品,位知府上,和明朝的巡按多少相同,但職權大多了。

    那麼明清時期中狀元后,都封什麼官職呢?

    以清代而定,殿試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在金殿唱名後,可以立即按規定封授官職。“狀元”的職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個從六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地區任職級別;而“榜眼”、“探花”二人,則封授為“翰林院編修”,正七品官職,相當於現在的縣長之職。

    進入翰林院,是極難的,其他進士需要透過再次考試才能獲得進入翰林院的資格。進入翰林院,修撰和編修能夠參與國家的修史活動,故又稱“史官”,這是極大的榮耀。明代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慣例,入閣做相幾乎為翰林官員所壟斷。有了狀元的功名兼修撰的出身,決定了他們能以很短的時間快速晉升。而且全在京城做官,不會外放,更增加了晉升的機會。

    戲劇中,中狀元后被封為八府巡按,受皇帝委派,手持尚方寶劍到各省巡視。當地方官為非作歹、欺壓良善時,八府巡按一出場,就讓貪官伏法、惡人當誅。這可以理解為百姓對官吏們公正廉明的一種渴望,期盼有廉明的官員來伸張正義,是百姓希望吏治清明的一種表現。

  • 2 # 濤哥54896

    小時候,看過不少戲曲電影,其中常有這樣的情節:一個落魄書生,在家鄉受財主、官僚欺負,後來考上了狀元,被授予“八府巡按”之職,威風凜凜地衣錦還鄉,把當年欺負他的財主和官僚抓了起來……在這類戲劇中,地方官見了“八府巡按”,就跟老鼠見了貓一樣,渾身發抖如篩糠,“八府巡按”一聲“拿下”,那些官員便立即被扒掉官服押解起來。

    因此,在那時的印象中,這個“八府巡按”的官職非常大,在平時作威作福的地方官面前是說一不二的。及至上了大學,閱讀一些史書才發現,所謂的“八府巡按”,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官方從沒有過“八府巡按”一職,應該叫做“巡按御史”。實際上“巡按御史”的官職非常小,只是小小的七品官。

    人們從《玉堂春》之類戲劇裡看到了不少這類故事。那情節往往是,地方官貪贓枉法,老百姓沉冤莫白;幸而蒼天有眼,落難的書生金榜題名,做了“八府巡按”,銜王命而臨州郡,於是雲開日出,善惡果報不爽,人間大團圓。

    胡適曾說過,說這種“團圓的迷信”乃是華人思想薄弱的鐵證,他閉著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劇慘劇,不肯老老實實寫天下的顛倒慘苦,他只圖說一紙上的大快人心,這便是說謊的文學,擱現在那就不叫“八府巡按”,叫“心靈雞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正確使用滴眼藥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