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葉輕舟85
-
2 # 男科王傳航教授
肉蓯蓉,別名疆芸、蓯蓉、查干告亞,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中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
肉蓯蓉味甘、鹹,性溫,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作用。明代醫家繆希雍在《本草經疏》記載:“肉蓯蓉,滋腎補精血之要藥,氣本微溫,相傳以為熱者誤也。甘能除熱補中,酸能入肝,鹹能滋腎,腎肝為陰,陰氣滋長,則五臟之勞熱自退,陰莖中寒熱痛自愈。腎肝足,則精血日盛,精血盛則多子。婦人症瘕,病在血分,血盛則行,行則症瘕自消矣。膀胱虛,則邪客之,得補則邪氣自散,腰痛自止。久服則肥健而輕身,益腎肝補精血之效也,若曰治痢,豈滑以導滯之意乎,此亦必不能之說也。”說明其補腎、益精血的作用,能夠治療陰莖痛、腰痛、婦女癥瘕,有助於生育。清代醫家黃元御在《玉楸藥解》記載:“肉蓯蓉滋木清風,養血潤燥,善滑大腸,而下結糞,其性從容不迫,未至滋溼敗脾,非諸潤藥可比。”說明其擅潤腸通便的效果。
柴胡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本草圖經》載:“(柴胡)今關、陝、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二月八月採根。”
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明代醫家張介賓在《本草正》記載:“柴胡,用此者用其涼散,平肝之熱。其性涼,故解寒熱往來,肌表潮熱,肝膽火炎,胸脅痛結,兼治瘡瘍,血室受熱;其性散,故主傷寒邪熱未解,溫病熱盛,少陽頭痛,肝經鬱證。”說明其具有解寒熱往來之熱、疏肝解鬱之功。清代張德裕在《本草正義》記載:“惟必審知其為脾陽不振,中氣下陷,則東垣補中益氣之方,乃堪採用,然升、柴升清,特其少少之輔佐品耳。”說明少量的柴胡具有升舉陽氣的功效。
文:嶽增寶/王傳航
回覆列表
肉蓯蓉是一種寄生沙漠植物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屬補益類補陽藥。別名叫大芸,又稱地精、金筍等。主要分佈於新疆和田地區,內蒙古阿拉善盟、甘肅河西沙漠邊緣也有分佈。肉蓯蓉為極其名貴的中藥材,被譽為“沙漠人參”之美稱。歷史上西域各國作為上貢朝廷的珍品。
肉蓯蓉特點:甘而性溫,鹹而質潤;補陽不燥,溫通腎陽,補腎虛;補陰不膩,潤腸通腹,治便秘。補性和緩,故有蓯蓉——“從容”之稱。 肉蓯蓉功效補腎益精,潤腸通便。常用於腎虛陽痿、精敗、白濁、腰膝冷痛、以及精血虧虛,津液枯竭之腸燥便秘證。常用量6一18克。凡腎虛火旺,脾虛便溏者忌用。
柴胡屬辛涼解表藥。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竹葉柴胡(狹葉)之全草及根入藥。
性味微苦,微寒。功能散邪解表,舒肝清熱,昇陽舉陷。為散外邪和解少陽之要藥,行滯氣,疏利肝膽之品。 常用於外感發熱、少陽病、氣滯疼痛、熱入血室、瘧疾、偏頭痛、目疾、月經不調、陰挺、脫肛等證。常用量9一15克。凡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真陰虧損、陰虛火旺者慎用。昇陽舉陷劑量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