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勾踐79

    你想怎麼穿都可以,但是不要穿著到大街上,別人會說你神經病的,雖然我知道你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可我覺得真的沒必要。其實國家真的是不提倡穿漢服的,你什麼時候見國家要求穿漢服了?

  • 2 # 鄭秦雲

    《寫在漢服推廣時》

    最近,推廣漢服的文圖不時在網上顯現。有些人醉心於漢服的顏色搭配,追求大紅大綠大花朶的對比效果;有些人甚至掂著帽子鋪在聲嘶力竭地鼓吹:愛中華就要穿漢服,要壓倒印度、日本的服飾風潮。但推廣漢服的活動始終收效甚微。原因大致有這麼幾條:

    第一、漢服是死亡一千多年的古代服飾,沒有必要強行在人間復活。穿上漢服,如同穿上戲裝,使古代帝王將相、才子隹人穿行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不但不會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反而會形成強烈的病態刺激。

    第二、穿上漢服會嚴重打亂人們的生活節奏。臃腫肥大的漢服,不但浪費布匹材料,造成峨冠長袍厚底靴的戲裝效果,只能適應封建社會的農耕生活,而與現代化的生活節奏格格不入。豈不知"瀟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第三、穿漢服迎合世界上落後的民族主義思潮,不利於融入浩浩蕩蕩的民主進步大潮。凡是與時代進步不相適應的服飾,總給人落後愚昧的感覺。讓我們睜眼看世界,印度人頭纏包布,裡三層外三層,且不論浪費布料否,給人的土包子感覺難以言表。日本人穿和服,儘管他們自己感覺良好,當他們邁著碎步,重複著雞啄米似的動作,真令人厭惡。可是我們某些人比他們還超然物外,身著漢服,書寫著人間絕無僅有的故事,大家都會以為這些人神經出了問題。

    第四、漢服包含著濃重的封建主義思想。自從漢初董仲舒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特別是宋朝以來受程朱理學的禁錮,使漢族同胞的禮儀畸形發展,處世講究"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穿衣戴帽追求"皮不露肉,口不露齒…",對婦女的壓榨和迫害更是入木三分,講求"櫻桃小口一點點,三寸金蓮賽天仙",連皇后為保持莊重,也需頭頂三、四十斤(18㎏)的金器。追求封建禮儀也許就是漢服臃腫肥大而不利民眾生產與生活的主要原因。

    第五、穿漢服依顏色區分的高低貴賤,使社會服飾漸漸地與生活和工作聯絡在一起。皇室貴族,選擇明黃色為皇家氣象。官場人物多穿紅掛紫,低等級官吏服飾以漸綠為限。百姓只能穿黑掛皂外搭白。社會逐漸化分為官場峨冠長袍厚底靴,百姓多短衣襟小打扮。

    第六、推廣漢服不利於民族團結。在民族融合過程中,漢族和少數民族在各方面特別在服飾方面互相借鑑,有許多成功的例子。例如滿族的旗袍和馬褂,早已成為在漢族中流行的服飾。有些人推廣漢服,不知考慮過少數民族的感受沒有?當然很多少數民族早有本民族的傳統服飾,試問某些鼓吹者,有無必要把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向全國、全球推廣呢?

    某些人賣力地推廣漢服,不是出於時代的需要,而是出於一種商業考慮。做漢服,某些服裝廠商肯定會賺得盆滿缽滿,他們能不獎勵那些鼓吹者嗎?各族人民應共同確定我們的服飾方向,不允許任何勢力強求或壓制這種方向。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人們相互區分或聯絡的重要標誌是:忘我奉獻精神、對祖國真誠熱愛的程度,而不是對漢服或某種少數民族服飾的推廣。

    咸陽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體發冷吃什麼好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