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對電影《小山回家》《站臺》《三峽好人》《小武》《二十四城記》的觀摩到對“語路計劃”的期待。
8
回覆列表
  • 1 # 影視圈Magazine

    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全華人大代表、著名導演賈樟柯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提供更多資助渠道並加強電影教育,以便培養更多青年導演人才。

    關注中國電影的人都清楚,賈樟柯導演的這番話絕對是及時指出了中國電影快速發展中存在的隱患和問題。在過去幾年中,中國電影市場發展極為快速,從年產兩三百部電影發展到了年產近九百部電影的規模。

    電影市場越來越大,電影作品需求越來越多,但優秀的青年導演人才卻已經明顯呈現青黃不接之勢。

    賈樟柯是一個熱愛寫作的人,早在1990年,賈樟柯曾投稿給《山西文學》,獲得作家田東照的賞識,後者還曾惋惜賈樟柯沒有成為一名作家。1993年,賈樟柯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接受了大學四年的寫作訓練。成為導演之後賈樟柯並沒放棄寫作,也經常用文字和合作夥伴交流:“有一種寫作就是圍繞著自己的電影,電影在開拍之前我會寫導演闡述,開拍之後我會寫總結,有時候也會給主創寫文章,讓合作伙伴知道我在想什麼。”

    時間上,如果說把《小武》20年分成兩部分,《賈想I》和《賈想II》記錄著賈樟柯1998年到2008年,2008年到2016年兩個階段的關注點的變化。

    第一個階段(1996-2008),賈樟柯的鏡頭更多面向瞬息萬變的社會變革:“我今年快48歲了,改革正好是40年,也就是在我8歲的時中國開始改革。所以在我第一個創作階段裡面,確實面臨的是一個瞬息萬變、不停在改變的社會,它讓我振盪、激動,包括小武這樣的人物形象,在鉅變中他無法適應改變。包括像《站臺》,從1979年到1989年,中國最重要的第一個變遷的十年,也是我個人從8、9歲到長大成人的時間段,我覺得我一直身處在變革裡面。到《三峽好人》拍完之後,特別是到《海上傳奇》,我開始把目光投向歷史。”

    第二個階段(2008-2016)賈樟柯關注階層固化的問題。“我覺得這場我以為的變革基本上已經塵埃落定了,這個塵埃落定就在於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說越來越大的階層固化,比如說地區差距沒有縮小而是擴大了。逐漸我所憂慮的或者感受到的是這樣一個改革的結果,其實它已經呈現了,如果我們要繼續往前走的話,是要面對這些固化的問題,去解決這些問題。”

    空間上,《賈想》也展示了賈樟柯行走過的地理廣度,比如說衡陽、天水、黃河、北京胡同、懷柔、香港、釜山、戛納……“因為做電影需要有很多被迫的旅行。江湖嘛,就得去走,就得去闖,樂趣也在這裡面。”

    解釋自己為何從北京移居老家時,賈樟柯提到主要原因是北京沒親人。相比於大城市,他更喜歡小城市,更傾向於可以參加婚喪嫁娶、親人相伴的生活。他認為大城市人們的職業焦慮讓他們有些失真,而自己追求的是回到本位。“我們總是把我們職業裡面、專業裡面的東西無限放大,放大到窒息我們、包裹我們。”而行走讓人開啟視域,打破自我,“逐漸你會去掉很多虛火,在固定的行業裡面,不管是做導演的,還是做律師的,還是做會計的,當你去行走,去接觸到不同的人的時候,會讓我們回到本位,會讓自己變得很小,又變得很結實。這是一種很奇妙的反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手遊”法寶0j修到10級需要多少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