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者十三
-
2 # 品牌吳之
不是大資料來了,大資料一直就有,只是現在有了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可以更能讓大資料分析挖掘,找出資料背後的規矩規律和核心問題。傳統營銷是都被智慧營銷取代不能一概而論,對於人工服務業,比如理髮按摩等,還是要首先保證產品服務品質,再做營銷創新。
-
3 # 文軍大資料
根據傳統營銷的定義來看,傳統營銷是基於現實,產品透過零售商賣給顧客的。顧客在消費過程中有很強的交流性,可以看到現實產品並體驗購物的樂趣。如果傳統營銷被取代,意味著人們將不再出門逛街,只需要在家上網瀏覽產品下單即可。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營銷不會被智慧營銷取代。
智慧營銷,簡單點來說就是透過網路傳遞資訊給使用者,促進使用者下單。相比於傳統營銷,不同的地方在於區域更大,受眾更為精確,由此導致企業的營銷成本也會降低。比如,在傳統營銷的背景下,商戶需要有場地,有貨源堆積,這需要承擔一筆房租和堆貨風險。而在智慧營銷的環境下,商戶可以不用租場地堆貨,只要有貨源就夠了。從商戶的角度來考慮,當然更傾向於後者,但從實際情況來說,卻又是另一種情況。人的生活涉及到柴米油鹽,總是要出門購物的,沒事的時候一家人出去吃頓飯,順便逛逛商場,週末的時候年輕媽媽也會帶著孩子,找個有遊樂場的地方放養孩子。這本質上來說就是人們的社交需求,就像QQ微信再普及,人們也不可能放棄現實溝通,全靠打字發表情包。畢竟,人還是要講情感的,智慧營銷再怎麼好,也抵不上銷售真誠的眼神和話語。
不管是傳統營銷還是智慧營銷,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並非一定要殺出個你死我活。智慧營銷的優勢在於成本低,能實現精準營銷,營銷範圍更廣,這些優勢雖然也是傳統營銷的弊端,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對傳統營銷方式的熱衷,從根源上來看,是使用者決定了企業怎麼去營銷。
原因有幾下幾條:
大資料的維度不夠細,不夠全。至少目前如此。比如,我在京東購物,京東只能收集到我在京東的歷史購物資料,瀏覽行為資料。但對於購買商品的屬性,比如顏色、設計師、重量、材質、工藝、設計語言、情懷等因素,則無法量化。
大資料是基於歷史對未來做的線性預測。無法預測出黑天鵝。比如,我一直在京東定期買化妝品,京東就針對 性的給我推化妝品。但某天,我被甩了,再給我推化妝品,我不僅不會購買,還會引爆情緒。再比如,我原來很喜歡西門子的產品,但某一天,西門子門事件爆發,我就突然不喜歡西門子了。這是大資料無法預測的。
大資料會讓人恐懼。大資料的精準預測,會讓人有一種被看穿的感覺,我們不僅不會因些感到開心,反而會心生恐懼。覺得自己的隱私在洩漏。
大資料是基於歷史資料判斷未來,會呈現明顯的遲滯。比如,我們在網易聽歌,使用個性電臺,過一段時間總要調教電臺,因為我們的品味變了。但歌還不變。
大資料其實是一種低效率的營銷方式。它需要有大量的資料,才能計算出我們的偏好機率。只是得益於現在暴漲的算力,大資料表現尚可。但,由於其這種特性,我們在推廣新產品時,使用大資料則需要長時間的嘗試,積累資料,才可能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