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憂O
-
2 # 針針相縫
遇到這種情況真的很無奈,不管吧,他是孩子的爸爸,管吧又力不從心。曾經我的婆婆就是這樣熬過來的,八十年代,一個農村婦女,丈夫病重,還有4個要照顧的孩子,一邊地裡,一邊家裡,這擔子挑在一個弱小的女子肩上,一路走過來是何種的艱辛?只有她自已心裡知道。她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著,直到孩子們慢慢長大,身上的擔子才慢慢放下,公公都走二十多年了,婆婆的好名聲還在傳頌,誰家的媳婦嫌日子不好過了,她家的婆婆就會拿我婆婆比較:"日子在難過,也比你陳嫂日子好過。”
婆婆是個有主見的人,什麼事都難不到她,從我到這個家,見她幹什麼都是得心應手不慌不忙。從來沒見過婆婆淚過眼淚,也許是年輕時把眼淚流乾了吧,現在總算熬到雲開霧散,婆婆也是個知足之人,遇人遇事從不計較得失。這也與她年輕時經過的磨難有關吧?有時我遇到急事手忙腳亂時,看到婆婆淡定的目光,心裡也就有了幾分成竹。
你想成為我婆婆這種人嗎?你能經受著這種人生的歷練嗎?要是沒有這種勇氣,趁早另謀出路,這種苦真的不是常人能夠經受的!我婆婆從不與我們講她吃過的苦,都是聽同村子里人用敬佩的口氣講的。
1首先作為女人的我對你深表同情,每一個女人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沒有辦法。一邊是自己有病的老公需要照顧,一邊是自己年幼的的孩子,都需要錢來解決,而你要是去掙錢,你就要留下他們,不去又沒有錢來支撐這個家。去了沒有人幫你照顧他們。真的為難。
這件事的本質是:在社會保障不健全的情況下,本來可由社會分攤的個人災難,要完全靠家庭成員承擔。在上個世紀報刊雜誌,時不時有這種不離不棄犧牲自己大半生生活質量照顧丈夫的高尚女性事蹟報道。看了這種報道,只要是女方的親人朋友熟人,心裡湧上的是悲哀同情,從來不會想讚頌。現在這種調調少了,大家關注的是提高社會保障,不要用道德綁架方式要求個人承擔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這是社會的進步。 那種不離不棄的,如果出於感情,我佩服,但那種程度的感情萬人中未必找得出一對,更多模範人物是為現實所迫,看看她們面對鏡頭時苦逼的表情,是親人一定落淚。我看過一個小說,說一評為道德模範的丈夫,癱瘓十幾年的妻子離世後,他對最好的朋友說,我終於解脫了,十幾年來每天早上,我醒來就詛咒她趕快死掉。毫無回報的奉獻得越多,內心怨恨越多,這是人性規律,我們要尊重規律。
補充:我曾看過一個國外研究調查報告,對長期臥床病人的家屬心理變化的研究,具體細節記不住了,大致結論是剛得病時,家屬心急如焚百般痛惜病人,全力以赴呵護備至,這種狀態持續半年多,情況無好轉,家屬逐漸麻木接受現實,再接下一去曠日持久的照顧家屬變得煩躁抱怨甚至對病人忿恨。華人的"久病床前無孝子",早就道出這個規律。我見過的普通家庭長期護理有血緣關係的親人,病人基本需求可滿足,但家屬經常性抱怨罵罵咧咧是常態。這是現實。那些要女主不離不棄管一輩子的無非是動動嘴皮子做個好人,這種事情,我們不能看大多數人說什麼,而要看大多數類似這種情況的人怎麼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