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70541302

    原因很簡單,這些坦克的設計思想比較落後,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發現並不像在設計之前設想的那樣強大,實屬徒有其表的雞肋,最終被各國停止發展,最終讓位於二戰中開始流行的中型坦克,成了武器發展史上的奇葩。

    首先說一戰,一戰中坦克這種兵器首次亮相,給當時的世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憑藉著火力、機動、防護的完美結合,給當時的塹壕戰造成了嚴重的打擊。英軍最早的馬克1坦克其實就是多炮塔坦克,裝備有多門火炮和機槍,而像法國的聖沙蒙、C2重型坦克、德國A7V重型坦克,嚴格來說也能屬於多炮塔坦克,但是都存在著機動效能差的問題,而且其很多武器並不是搭載在獨立炮塔上的。

    而在一戰中,雷諾坦克開啟了炮塔坦克的時代,而在一戰結束之後到二戰之前,不少國家也開始繼續研製多炮塔坦克即重型坦克,比如蘇聯的T35坦克,SMK坦克,德國NBFZ坦克,等等,按照他們當時的作戰理論,這些坦克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但是實際情況卻很不理想。

    這些多炮塔坦克的最大問題在於機動效能差,比如蘇聯的T35坦克,整體車身過長,機動起來很是費力,而且其多個炮塔裝備的火炮機槍看似火力兇猛,實際上由於彼此之間的角度限制,使用起來很是麻煩。甚至還曾發生過炮塔由於延誤誤擊另一個炮塔的嚴重事故。而且這些多炮塔坦克最大的問題是目標太大,幾乎就是活靶子,尤其是在己方失去制空權的情況下,只會淪為敵方轟炸機的刀俎。

    而這些多炮塔坦克的火力並不佔優勢,其主炮一般和同時期的中型坦克差不多,但是機動卻大大不如,因此戰爭中後期各國開始轉向研製虎式坦克、IS2坦克等這些裝備大威力火炮的重型坦克,而不是徒有其表的多炮塔重型坦克。

  • 2 # 陶德中士

    T-35重型多炮塔坦克體積大,裝甲薄,速度慢, 在戰場上基本就是同級別對手的活靶子。

    多炮塔坦克的設計思路主要是當時的軍艦設計影響,一些坦克設計師對戰艦上的多門火炮設定很“鍾情”,火炮多自然威力大,因此多裝幾個炮塔讓火炮多起來,威力會更大。

    而且在早期坦克面世後,英華人就認為在面對多個方向來敵的情況下,只有一門火炮是無法應對的。所以自然那時多炮塔坦克的出現就不奇怪了。只不過英華人的第一種多炮塔坦克由於造價太貴只造了一輛就沒下文了,而這唯一的一輛獨立號多炮塔坦克被藏在伯文頓坦克博物館中成了珍品。

    另外,從裝甲材料方面來說,上世紀30年代時反坦克武器才剛開始發展,而坦克裝甲普遍很薄也就是10-30毫米左右。另外坦克炮的口徑也不大以37毫米-45毫米為主,口徑小自然體積也小,這樣就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多裝幾門。所以多炮塔坦克在那個年代因為一定特殊的條件才出現。

    炮塔多自然坦克噸位也要大,基本上那時的多炮塔坦克都是重傢伙。而噸位大自然目標就大,很容易被發現成為活靶子,加上當時的裝甲防護水平也不行,越大的坦克越容易被對方早早發現從而進行重點摧毀。前蘇聯也曾搞過一款著名的T-35多炮塔重型坦克,結果在閱兵式上被斯大林鄙視了,最終只造了61輛就停產了。

    英國維克斯公司1926年製造的“獨立”號多炮塔重型坦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歇後語如竹籃打水一場空找幾個意思相同的?